本篇文章2583字,读完约6分钟
位于长江以南的嘉定,有许多桥,如石梁桥、拱桥和竹桥...散布在嘉定各个角落的不同形状的桥梁简单而安静。你知道嘉定最早的桥是哪座吗?嘉定最小的桥在哪里?
嘉定古桥多为木桥,后来有竹、砖、石等桥,但至今能保存下来的大多是石桥。据不完全统计,到上世纪末,嘉定还有58座石桥,其中一半以上在公园里。
南翔天恩桥
一般来说,嘉定石桥为平桥和拱桥,其中平桥的跨度大多为单跨,河流宽阔的也有多跨。目前,我们可以看到邓英大桥,它位于嘉定市城隍庙的东侧。它建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它最初是一座单拱石桥,解放后被改造成一座平桥。还有位于嘉定市北霞塘街的时嘉桥,它横跨北横沥河,是一座由石柱和石板组成的三桥。它建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当时明朝是一个学者,并于1995年重建,长约16.4米,宽约1.6米。
李奇/照片
除了单跨,还有两三座石拱桥。最著名的是灯龙桥,它位于谯周老街风景区。该桥为单拱桥,可以说是嘉定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在登龙桥的东面,还有一座连接东街和东夏塘街的普济桥。这座桥也是一座单拱桥。位于孔庙内的滨兴桥,是一座南跨横沥河的单拱桥,连接着薛颠街和回龙潭公园。此外,德福桥、永宁桥、巨山桥、高邑桥和岩寺桥都是石拱桥。
嘉定桥不仅精致美观,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第一,楹联广泛地镌刻在桥柱上,内容十分丰富。例如,位于嘉定市西门外的高一桥,东西两面都刻有对联。东侧“长虹用半月形潮水射金沙塔,连接合浦门”,西侧“数千米梁入西城,数千吉尔伯特船东来”,描绘了高邑桥的美丽风光和鱼米之乡的富饶。
另一个例子是位于外港镇的王献大桥。桥栏两侧的楹联分别是“兴、许、穆西、东”,其内容已从人类社会进入宇宙的神话,气势非凡。
敬亭桥
其次,嘉定古桥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例如,嘉定西门外的高义桥最初是高僧桥,它的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些为修建这座桥而努力筹集资金的僧侣。土地革命时期,嘉定西乡农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抗斗争”。失败后,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高邑桥被杀,为理想献出了生命。因此,高一桥的“义”被注入了新的含义。巨山桥,也位于西门外,原名“女子桥”,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这座桥最初是靠集资修建的,是由当时住在附近的妇女建造的,所以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妇女桥”。
巨山桥
此外,还有许多古桥经常与民间传说和神话联系在一起。那些传奇故事仍然给人无限的想象,比如位于南翔云翔寺外的鱼枷桥。据说明朝皇帝文健曾经过桥,在大德寺饿死。据说明朝皇帝郑德避免了战争,通过了这座桥,因此得名。
岩寺大桥(陈奇瑜)
位于安亭老街的岩寺桥,据说是明朝的一位奸臣严嵩修建的。严嵩成为“宰相”后,他派人四处寻找“龙穴之地”,埋葬祖先的遗骨,保佑自己篡夺皇位。后来,他看中了安亭寺井河和草堂河交汇处的宝地,在河口周围建了四座桥,形成了龙口,其中北桥是岩寺桥。然而,在严嵩安葬祖先遗骨的前夕,合力将南面的荆亭桥掀到一里外的小安亭,使龙口泄气。实际上,严嵩并不是在建桥时出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定镇的发展史上,桥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连接两岸交通,而且聚集人气,形成一个城镇。除了江桥和朱家桥这两个至今仍被用作两个镇的名称之外,老嘉定人还习惯用建邦桥、袁家桥和王献桥来称呼建邦、华亭和王新三个镇。
[/s2/]嘉定古桥的“精华”
中山桥:最早的桥
嘉定的“第一桥”是菩提吉前上塘的“阿弥陀佛桥”。这座桥没有正式的桥名,因为桥的两边有两座石托米,所以照例叫“阿弥陀佛桥”。菩提吉建于三国时期,据推测,这座桥的建造时期也不远了。位于安亭中学校园内的吴倩上塘博德济大桥被长期封锁,该桥被埋在土里。十多年前,这座桥是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挖出来的,是一座简单的拱形石板桥。
在嘉定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有三座石桥,即南朝梁时期修建在楼堂的安桥、中安桥(俗称香花桥)和西门外的桥。
楼堂河上的关桥,长14米,宽0.9米,原是僧在监狱(503)二年修建的三跨石屏桥。清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宣彤二年(1910年)重修,为彝族秦晋所建。1960年,当政府翻修这座桥时,它移到了汤坑镇秦家大厦(原名秦家牌楼)的西面。后来,由于唐爽河的崩塌,这座三跨混凝土板桥在1976年被重建为一座五跨平桥。
中安桥横跨李安琪河,连接西街和下塘西街。中安桥原是一座长21.6米、宽5.9米的单拱石桥,是西霞堂街与西街之间的重要纽带。这座桥原是一座木桥,因位于护国山前而被称为“香花桥(香华桥)”,当地人习惯称之为“香火桥”。明万历三年(1575年),这座桥是用砖和石头建成的,后来改名为“安民桥”。道光十八年(1838年),城里的两个兄弟黄忠、黄岩重修并写了一篇石刻文章,名为《中安桥》。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座桥被改造成了一座扁平的桥,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向京大桥横跨向京河,长4.3米,宽7.3米。建于田亮监狱第四年(505),原名“中安桥”。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县令徐伯重修为石拱桥和石桥栏杆。1964年,这座拱桥被拆除,改造成一个石墩的木栏杆,然后改造成一座长4.3米、宽7.3米的钢-混凝土平桥。当码头被拆除时,人们找到了“田亮监工”这个词的基石。据说这座桥的基石仍然存在。过去,当当地的孩子在夏天游泳时,他们可以模糊地看到石头地基上的文字。
圆通寺桥:最早的水泥桥
西江大桥位于安亭镇黄渡区,横跨古老的吴淞河,其建造日期不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桥梁大修,用“水泥”造石,这是嘉定第一个用水泥砂浆造桥的记录。当时,水泥是从欧洲进口的,价格相对较高。还有两座桥,一座横跨新井,另一座横跨武堂。用来造桥的材料一半是木头,一半是石头。
有趣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通常的石墩和木甲板,而是桥的一侧(半桥)完全由木头制成,另一侧完全由石头制成。原因是这座桥是为了沟通海峡两岸的交通而建造的。按照惯例,责任自然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人民共同承担。也许海峡两岸的人们不能就用什么材料来建桥达成一致,各走各的路,从而形成了桥是半木半石的奇特现象。
有趣的桥:最小的桥
社曲桥建于明初一年(1621年),位于嘉定秋霞铺公园桃花潭南岸,长2.83米,宽0.8米。这是一座独特的石桥,可以称得上是这座城市花园中最短最窄的古桥。这座桥的名字取自陶渊明的《归乡》,是嘉定四君子之一楼建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