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3字,读完约9分钟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1月9日,美国累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例。
美国国内首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是在1月21日。 这个数字不到十个月就增加到了一千万。
纽约时报: 1000万美国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美国疫情大规模发生后,有些留学生选择回国,也有因各种原因没有回国。 经历了三场疫情的他们,面对1000万确诊病例这一可怕的数字,有什么想说的吗?
新京报记者就此连接表示,在美国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留学的雨辰、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留学的孙博、以及辗转的多个州的中国留学生田雨(疫情期间加州、内华达州、佐治亚州、纽约州、佛罗里达
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雨辰:疫情已经“新常态”,留学生和当地人都不太关注动态
我对疫情最焦虑的阶段是美国疫情最初开始流行时只有少数病例,他们普遍不太重视的阶段。 当时作为中国留学生接触的新闻比较多,对疫情有更全面的理解,所以对疫情更重视。 期间,中国学生非常重视在家隔离,尽量在家上课,外出也非常观察戴口罩等自我防卫。
但是,由于精神的不统一和文化的不同,美国人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高,中国留学生的防护措施也很难得到当地人的理解,疫情被“污名化”,因此也受到别人的谴责。 在这期间,我们感到不安,中国留学生建立了专业的检查群、回国群,互相交流了预约检查的经验和回国过程。
美国人也开始重视疫情,发现美国人开始外出戴口罩,但重视度也有限,体会到因为疫情没有改变自己的旅行计划。
现在疫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地人和留学生都不太关注疫情的动态,留学生们越来越关注的是疫情对今后学习生活就业的影响。
孙博:对美国的疫情数据已经麻木不仁,1000万也只是个数字。
2019年8月初来到美国,今年1月听说了国内的疫情,很担心国内的状况。 之后芝加哥开始出现病例,这边的状况同时受到重视。
今年的3、4月,是身边的中国留学生最焦虑、最紧张的时候,开始去超市囤积。 有些人听说同学去了敏感地区,就再也不和同学见面了。 我不像他们那样焦虑,但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我的家庭隔离期间,每天都关注美国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等新闻。 到了四五月,我对美国的疫情数据已经麻木了,我想只要保护自己就行了。 现在的1000万数据对我来说是越来越多的数字。
田雨:数字变得毫无意义,戴上口罩试图恢复正常的生活
我内心的变化主要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月的时候,美国只有少数例子。 这时,知道情况的中国留学生戴着口罩,心里也紧张。
第二阶段是,3月美国疫情突然发生,大家更加紧张,焦虑,机票价格也上涨到了1万人民币以上。 三月,我在加利福尼亚。 我听说可能马上就要“封城”了,晚上去了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州),和家人在一起。
当时,美国的病例每天上升三四万次,感觉没有尽头,有点绝望。 然后五月毕业。 那时还没有工作,周围的人也开始陆续回国了。 很多人也建议我回国。 由于很多因素,我每天都很焦虑。
不仅是我,美国留学生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大家都在微信群中经常通报各自的疫情消息。 在亲戚家进行了大约三周的家庭隔离,几乎没有出门。 我偶尔去买蔬菜,街上还有人经过,只是戴着口罩。 到了4月,大家的生活会慢慢恢复正常。
4月末我们陆续毕业,开始了就业面试。 当时我对坐飞机很抵触,想买防护服和医疗护目镜等设备,但老板、股东和经理像往常一样工作,到处跑,所以我也慢慢不抵抗了。
第三阶段是在疫情下工作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我现在应该处于第四阶段。 在我眼里一切正常,生活和瘟疫前没什么区别。 只是需要戴口罩。 我现在住的地方很大空,几乎看不见任何人。 出去散步也碰不到人。 一切正常。 现在经济也在慢慢恢复,就业也很多,失业率也从4月的14%到现在的6%。 正常的失业率也在3%到4%之间。
当地的预防管理现状怎么样
雨辰:政府最初希望在家隔离,但后来敦促大家回去工作
在华州早期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病例在全美前几天,政府很快公布了“家庭令”,之后控制得比较好,现在已经逐渐恢复经济,市场、酒店基本上已经恢复了。
我认为政府善于预防控制的措施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及时的测试。 我就读的华盛顿大学( uw )有一个有名的病毒实验室,几乎承担了华州的核酸测试,但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可以免费预约测试,结果马上出来。
二是交通运营正常。即使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方便人们出行,交通系统还在正常运行,没有费用。 公共汽车上司机以物理间隔安装了玻璃门,前排的车全部关闭,乘客只能从后门上车,坐在后部的间隔。 另外,政府建议在公共场合观察安全的社会交流距离,百货公司也限制人群的流动。
总体来说,美国各州防控政策差异依然很大,共和党倾向比较明显的州不那么重视疫情,民主党倾向的州呼吁大家居家隔离。
政府的政策在疫情期间有了显著的变化:本来政府希望大家隔离房子,但后来敦促大家回去工作。 在政策的一些变化的背后,因为美国经济显着停滞,我认为政府正在加紧经济复苏。
田雨:美国的“严格控制”其实不严格。 普通人担心经济比瘟疫多。
在疫情初期,美国的预防控制稍微严格,之后缓和了。 但是“严格”相对来说,对美国国民来说是严厉的措施,和我们眼中没有的一样。
例如,美国因种族平等问题,纷争最激烈的一天,洛杉矶把整个城市称为戒严令,晚上8点以后不能外出。 但是有一天我需要送朋友去机场。 因为担心中途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故,所以结果是普通的外出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即使出台各种各样的“严令”,他们的管理也不严格。
我注意到,由于观念的不同,美国民众对瘟疫没那么关心,他们认为瘟疫是流感,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事件。 比起疫情,他们关注的是经济能否正常恢复,大家能否正常工作。
我觉得现在疫情还没那么严重,但是因为病毒的存在,所以戴着口罩,去加油站,买蔬菜,戴着手套防护。 但是美国人真的不在乎病毒,很多人去餐馆和超市也不防护。 我们企业的老板之一是在美国住了20多年的中国人,他除了坐飞机以外都戴口罩,平时不戴口罩,所以美国本地人更不采取防护措施。
现在美国料理店重新开始营业,虽然有一定的间隔标准,但是隔着桌子坐一组,让食客坐在饭桌上不戴口罩,上厕所需要戴口罩。 但事实上,也没有人严格要求你。 不用装。
另一个有趣的是,头两个星期,我跟着黑人同事去他住的街区,同事建议我最好不要戴口罩。 我也迫于当地的压力不戴口罩。 所有人都没戴口罩,只有你戴着看起来很奇怪。 我还是亚洲人,好像更异类。
周围的美国朋友也认为美国政府不控制疫情是不对的,但如果美国人没有存款,就必须重新就业。 在我眼里,美国当地人越来越多的态度是什么都行,除非影响我的正常生活。
孙博:学生们防护意识不强,新学期入学后学生传染得特别快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人还没有重视疫情。 4、5月美国确诊病例突然发生时,政府也发出了“在家令”。 他们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戴上口罩,尽量观察社会的交流距离。 但是,也有人一点也不在乎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日常的活动和往常一样。
伊州的预防控制政策是,首先餐厅不能吃饭,所以需要事先预约后去餐厅订购和销售。 快餐店都开车点。 也就是说,我马上就去。 在公共场合要求人们保持6英尺的社会交流距离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服务中都提供洗手液,人员必须戴口罩。
3月份春假后,我们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改成了网络课程,学校也频繁地给学生发邮件,对学校内的公共设施进行日常消毒。 但是,学生们的防护意识并不强烈,依然维持着正常的社会交流,因此8月中旬入学后,新型冠状病毒在学生之间的传递地特别快,半个月内学生确诊病例的增长率达到了全美第三位。
拜登对疫情对策有什么期待?
雨辰:我对拜登的疫情控制期待不大
其实我不期待拜登能控制疫情。 他就业前还有很多变量和争论,但在1月他正式就业之前,美国的确诊基数会更大,很难扭转局面。 另外,民众的重视度很难提高,拜登政策实施的空之间也有限。 疫情的防控还是要依赖疫苗。
孙博:我不认为拜登的政策会产生“奇迹”的效果
拜登说他登场以来的第一件事是对新冠疫情的措施,但根据美国疫情的现状,我不期待拜登的政策会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拜登的政策可能会减缓病例的增加速度。 如果美国国民一直不重视,只有总统重视也没什么用。 比起拜登的政策只有疫苗的开发才有改变美国疫情方向的倾向。
新京报记者谢莲见习记者牦若曦
白爽校正李世辉
阅览我的复印件吧
谢莲
新京报记者
记者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