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1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吹响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一系列报道,聚焦全社会在挖掘、整理和激活传统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并呈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专家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今天,传统文化只要通过丰富有效的手段唤醒公众的情感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尊重,就能继续推动今天的城市发展,塑造今天的城市文化。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那些深深扎根于城市历史中的民俗、传说、人物和信仰能为当前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滋养?随着上海各地寻根热潮的兴起,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志良等专家认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现代城市的根基,它不仅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脉络,也使现代城市的发展延续传统文化的活力,孕育出传统文化的新分支。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要使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发展,就必须唤醒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在农历正月十五。在这座城市的奉贤区,元宵灯会有自己的特色:把充满圣人文化的家训写进灯笼里,让市民在看灯笼、猜谜语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圣人文化的生动内涵。

这是奉贤近年来大力弘扬道德文化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奉贤区文明办了解到,奉贤重德,见思启,奉贤文化源远流长。相传,春秋时期,孔丘的弟子闫妍曾来此讲学。清代建县时,以“尊贤”命名。今天,奉贤区充分认识到,圣人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仍应发扬光大。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在奉贤,圣人文化的标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是通过家训和家风修养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和庆典,将圣人文化渗透到日常的家庭管理和生活中。奉贤中学的会徽是一个大圣人;位于冯普社区的西安花园是西安文化空馆历史演变的重要展示;在有600年历史的庄行古镇,“庄行故事俱乐部”已经成为一项品牌活动,居民们自发地聚在一起谈论家庭事务,谈论他们面前的人,分享他们周围的美德文化的生动案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言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圣人文化在今天结出了新的果实。奉贤区第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一些专家指出,奉贤的美德文化显示出它的生命力,这不是偶然的。这充分说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和城市文化之中。今天,只要人们的情感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尊重通过丰富而有效的手段重新唤醒,那么传统文化就可以继续推动今天城市的发展,塑造今天城市的面貌。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城市本身的文化血脉在城市的发展中延续

还有一些城市记忆和民间信仰,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脉络,使今天的人们对城市的演变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凝聚的许多基本理念,如变旧创新、与时俱进等,与今天的城市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它仍能为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黄莉可·道普。她出生于南宋华亭县五坭井镇,成长为一代“棉圣”。由于她开创了中国手工纺织工业的新时代,江南棉纺织业蓬勃发展,上海农村的家家户户都受到了黄道婆600多年的宠爱。苏志良认为,黄道婆精神的实质是古代的创新文化。直到17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英国才有了一台可与她创新的棉纺织工具相媲美的纺织机;吴创办的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世界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瑰宝。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正是由于这种认识,徐汇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黄道婆精神的传承力度。记者从徐汇区非遗办公室了解到,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的阶梯传承团队,开发了多个技能传承基地,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出版物。2016年,该区编辑出版了漫画《华景语境》和《黄道婆》,举办了首届黄道婆文化旅游节,创作了漫画《棉花女》等。黄道婆纪念馆和黄道婆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也在规划之中。

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事实上,上海有很多这样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海神波塞冬的崇拜一度在民间非常流行——建于1884年的天坛继续兴盛,这将上海航海和海上贸易的发展史与其带来的开拓精神联系在一起。目前,天坛已不复存在,但南外滩的商船厅依然存在,并被列为保护建筑。苏志良认为,发掘和复兴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城市本身的文化血脉才能在城市发展中得以延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汇区从"棉圣"精神中寻觅城市创新脉络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