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56字,读完约15分钟
松江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文字记载中的“华亭”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松江是上海最早的县城,距今已有1268年的历史。了解松江的历史和人文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本文试图以26个“一”为时间顺序,将清代以前松江各历史阶段的一些主要自然变化、事件影响、财产特征、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联系起来,以期在短时间内了解松江。今天,小松和大家分享最后一集。
01 a地图:上海区域变化图
这幅照片是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张明华在上海6000拍摄的。作者认为这幅图有助于我们直观地了解上海地区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五条垂直线,最左边的紫红色线是6000年前的古代“沈刚”,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右边的蓝线是3000年前的海岸线,大约是商周时期。右边的红线是1300年前的海岸线,在唐朝中期和早期。右边半弯曲的棕色线条是800年前的海岸线,时间是南宋时期。最右边是今天的海岸线。
也就是说,6000年前上海的一半以上还在海中,上海实际上是一个“从海中生长出来”的城市。明弘治的《上海县志》记载:“名上海者,居于海洋。”6000年前,在沈刚的西部,它已经是一块土地,祖先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这里,就是今天的松江。
02仅存的一条矿脉:宋军县九峰十二山
松江西北部的九峰有12座山,高不到100米,从西南向东北延伸13.2公里。它们是浙西天目山仅存的脉,被称为“上海之巅”。旧峰和三毛构成了松江的风景点。如今,三坝已经消失,变成了一片农田,而九峰依然存在,成为了国家旅游胜地。“佘山拾菜”是上海八大新景观之一。“佘山秀黄”和“天马初雪”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03场地:广福林文化场地
松江有八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汤村庙、姚家泉、平原村、钟家山、北干山、佘山、陈山山和广福林,反映了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松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和3900-3900年前的良渚文化
其中,广福林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规模最大。发现了黄河流域的第一批移民和早期农耕文物和陶罐,发现了两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原始社会住宅遗址,即干柱建筑和地面建筑。初步发现周代有城市聚落,为研究上海城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资料。现在它是一个“国家安全”单位。
一个传说:春沈骏统治着黄浦江
松江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吴死于战国初期的越南,死于战国中期的楚国。松江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隶属于楚国的淳沈骏皇协。在松江,有一个传说,春沈骏领导人民治理黄浦江。因此,古代上海的名称,如“申”、“黄埔”、“歇浦”、“春”、“申江”,都是由此而来的。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叭,叭,我妈妈去开黄浦江,春天回来开申堂。”领头的是住在黄泥村的春沈骏。”在今天的新桥镇,有春申堂和春申村,还有春申君祠堂。事实上,2000多年前,黄浦江的一半以上还在海里,这并不存在,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05一条休闲路:秦煌休闲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全国修建了赤道。当时,松江属于惠济县县长水、海盐县和娄县。北宋景佑年间,华亭县令唐荀写了《华亭十歌》,其中有一首《秦煌松刀》。南宋邵熙时期((1193)年间所编的《云剑志》卷一《古1193迹》中记载:“秦始皇松刀,在县城西北,昆山以南四里。相传西面有大港路和婺城,即松驰路。”
《云简志》是上海最早、最翔实的地方史书,为后人研究上海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06一群白鹤:华亭鹤
从三国两晋到唐宋,松江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湿地,非常适合鹤类迁徙过冬。因此,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松江人驯养鹤的,这些鹤被命名为“华亭鹤”,也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朋友驯养。西晋松江名人陆机临终时发出一声悲叹:“我该再听一遍吗?”南朝陶弘景病死后,埋葬了他的华亭鹤,写了《厝鹤经》。晚唐时,吃了一年多华亭鹤的皮日休,因“饮酒啄错”而死,并写了一首悼念华亭鹤的特写诗。南朝孔德绍、唐代白居易等文人也留下了许多咏华亭鹤的诗篇。华亭鹤影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鲈鱼:松江的四鳃鲈鱼
早在2000多年前,松江的四鳃鲈就闻名于世,是中国四大名鱼之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三国曹操、西晋文学家葛洪、唐代的杜宝、宋代的苏东坡、清代的乾隆等。,大家都称赞他们,并留下了“思鲈”的典故和成语,“炖鲈鱼”成了松江的名菜。栖木镇潜韵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08皇家邮政:陆机的平复邮政
《平抚贴》是西晋名人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询问朋友是否痊愈。因其比王羲之《兰亭序》早50年而保持实物,字体为野草,书法技艺非凡,故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帖”、“祖铁”、“黄铁”。它现在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09随笔: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第一篇经典之作,影响很大。宋末元初,湖州的赵孟頫专程到松江写陆机的《文赋》,元帝则专门命赵孟頫去大都抄文赋。
10副对联:太阳下的浔明河和云中的卢世龙
西晋时,鲁智深的弟弟陆云在洛阳拜访了张华嘉,并在洛阳与一位名叫荀明河的人才相遇。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并不认识。张华请他们自我介绍。陆云先下联曰:“卢世龙在云里”;荀曰:“荀何明在太阳里。”这“云”和“夕阳”分别是松江和洛阳的别称。他们互相介绍的话就像一对对联,被后人誉为“世界上第一对对联”,对联的创始人。
11 A县城:华亭县
唐天宝(751)十年后,在昆山以南、嘉兴以东、海盐以北建立了华亭(751个县)。县域基本覆盖吴淞河以南地区,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根据南宋的《云简志》,“唐朝是郡,它是城所固有的。”到目前为止,唐代华亭县城的主要标志是唐达拉尼史静楼,它位于中山小学,是上海最古老的建筑。它现在是一个“国家安全”单位。“唐楼行云”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还有一些标志性建筑,如方塔园东侧的唐代城市河和赵普路北侧的唐代赵普寺。华亭县是松江府、华亭县和娄县的所在地。在城市的西部,一个仓库城市已经形成,这是罕见的。
12方形塔:宋代兴圣觉寺塔
今天上海仅存13座宋代古塔,其中5座在松江。它们是西山的修道者塔、天马山的护珠宝光塔、方塔园的兴胜教寺塔、城西的塞林集塔和利塔。
兴圣教寺塔,俗称方塔,建于北宋熙宁和元佑时期(1068-1094)。因其造型优美、结构独特,已成为松江地面文物的标志性建筑。清代黄庭诗中说:“海上浮屠三十六座,怎能如方塔般精美?”方塔现在是“国家安全”单位,“方塔风铃”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13寺庙广场:元代松江清真寺
松江清真寺是元代上海最早的伊斯兰教寺庙,也是元代四大典型的中阿建筑艺术寺庙之一。它建于元朝至郑(1341-1368)。它的主要建筑包括主厅、窑厅和走廊,以及南北讲堂和地堡门。其中,姚店和邦克门是最具寺庙建筑特色的。“碉堡坠落”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14一群尊贵的客人:生活在松江的文人雅士
元末明初,有大量的名人和圣贤,他们主要是从江浙一带借来的,住在松江是为了躲避战乱或不愿做官。如钱塘张羽、诸暨杨维桢、黄岩岛宗彝、钱塘钱韦杉、余姚朱舜水、临川饶介、梁溪倪瓒、崇德北琼、江阴望风、昆山顾瑛、常熟黄王巩等。
他们融入了松江文化圈,他们的知名度被松江当地的名人所掩盖。那一年的文学创作活动叫做“诗酒会”。如邮政举办的“四经清酒堂”诗歌会、陶举办的“真品会”、陆黄熙赞助的“瀛奎会”等。这些“文化博览会”通常是跨地区的。“瀛奎文会”是指“取金帛雇四方诗人”来松江争诗,而被称为元末江南文坛领袖的杨维桢担任判官,产生了“文人末路”的盛况,造成了“倾三吴”的轰动效应,也促进了松江在吴中地区乃至全国的普及。
15母亲河:黄浦江
古代,太湖和浙西的排洪主要依靠吴淞水系。史书《尚书·龚宇》记载于霞治水:“三河入,激底已定”。“三江”指的是吴淞河、娄江和东江,“镇泽”指的是太湖。这意味着有三条大河将太湖的水引入大海,太湖将得到稳定。宋代以后,由于泥沙淤积,吴淞河变得越来越小。到明初,它已经失去了泄洪排水的功能。在明朝,100多年来,黄浦江每十年疏浚9次,形成了今天的黄浦江,成为上海的母亲河。其中,黄浦江上游0-30公里的河段位于松江,被誉为“浦江第一”。浦江燕竹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拱桥:云间的第一座桥
它最初建于宋代,是一座木桥,名叫安新桥,后来改名为苦塘桥,位于城西的古浦塘。宋的诗《过塘桥》说:“路近,塘与谷相连。有一只清澈的鹤,月亮在波浪中。”明朝成化初年(约1470年),它被重建为一座三孔石拱桥。云之间的第一座桥,也称为跨池桥。明末清初,著名的反清学者陈子龙被捕后,乘船前往涪城,却被守备部队措手不及。“越塘越月”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一堆棉布:明清时期的黄道婆与松江布
元末明初,华亭乌尼井人黄道婆从海南雅州带回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并在家乡广泛推广,促进了棉花在松江及周边地区的广泛种植和纺织业的迅速崛起。松江市内外,“一寸棉布可用”,“十间织布机必须可用”。明代郑德统治时期,松江的标准布被列为朝贡品。它有“宋军棉布,衣服是世界上最好的”的美称。这堆棉布里有多少匹马,一万匹马?数百万匹马?一千万匹马?数都数不过来。
纺织和棉布促进了松江经济的大发展。宋朝时,松江只有10个城镇。到了明朝,它已经发展到62个城镇,成为中国33个工商业城市之一,享有“在宿松纳税半天”的美誉。
18一首诗:钱复的《明日之歌》
钱福是明代松江第二状元,曾写《明日之歌》:“明日复有那么多。明天永远不会到来。如果明天世界已经厌倦,明天将是无尽的。晨光滚滚,水向东流,每天都在向西流。明天和明天可以是几何,请理解我的明天之歌。”说服人们抓住时间,珍惜今天,努力学习仍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他也有“世界上有一个困境”。
一场战争:嘉靖时期的抗日斗争
明朝嘉靖年间,松江几乎没有战争。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到三十五年(1556年),松江府军民经历了四年的抗日斗争。第三十五年(1556年),以占领柘林、川沙瓦和乍浦为据点,两万多人聚集起来,烧杀抢掠松江府及周边地区。仅松江府所属的30多个县、乡和村庄就遭到76次入侵,造成松江1万多名军民死亡,其中包括4000多名平民。松江军民奋起杀敌,淹死了一万多人。并留下了“胜利港”、“平窝墓碑”、“沃顿桥”、“四义僧塔”等抗日斗争遗址。
20第一个记录:徐洁
徐杰,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20岁学花,翰林学士。失意后,他被降职,逐级升任礼部尚书。他也是文渊阁的一名大学生,参与了法院的机密活动。奸臣严嵩在朝鲜从事档案工作十余年,为人谨慎。而且善于迎合皇帝的意愿,所以他在这个地方定居了很长时间。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当他得知皇帝对严嵩父子(1563年)犯有不法行为时,下令御史邹应龙参与不法活动,最终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被放逐。徐洁取代严嵩成为首个记录保持者。他受命负责抄写《永乐大典》,并以圣旨重修《杜兴志》,改名叫《承天大支》。
一个小花园:易花园
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又名高家园,占地仅2亩,享有“上海十大名园之一”和“迷你园”的美誉。依园依山傍水,凿池叠山,造楼造船,以水、石为心,小桥流水,四周楼阁环绕。它是江南最典型的明式住宅,因为它体积小,造型别致。逸园听雨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22“小窗”:陈继儒的“小窗笔记”
蔡根丹的《夜话》和陈继儒的《小窗》,这三本书被认为是今天修身养性的必备读物。陈继儒,号梅公,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母亲死后,她烧了儒家的衣服,停止了考试,隐居在小昆山。父亲死后,他隐居在东佘山,闭门著书。精通诗歌、文学、书籍、绘画、打鼓、钢琴和鉴赏,吸引了三吴的名人努力成为他的老师和朋友。
23一地画派:松江画派
元明时期,松江画风盛行,人才济济,创作繁荣,在全国画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元代有曹的山水画,也有、沈月溪、张克灿的书画。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江浙文人画家融入松江画坛,如杨维桢、黄、倪瓒、王蒙、高、柯等。那时,人才库。明初,松江画家数量显著增加,包括顾晋中、杨莉、朱福、朱茵、夏恒、马万等。莫世龙、顾正毅、孙是和万里的第一代画家,他们是画坛的核心人物,形成了松江画派。董其昌和陈继儒是一对冉冉升起的新星,董和陈的绘画理论都源于他们。在冉冉升起的群星中,董其昌、赵左是领头人,还有十几位画家,如陆万延,他们都以在绘画史上留名。他们的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们的作品大多被紫禁城、当地博物馆和海外博物馆收藏。
24一个伟大的诗派:云诗派
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大诗派:云剑诗派、虞山诗派和后来的娄东诗派。以为首的诗派是一个重要的诗词流派,其早期成员有、宋、宋存标、宋正碧等。后来的成员包括夏完淳、钱方标、董郁和蒋平杰。主角擅长诗歌、文字和写作。他们的诗歌创作冲走了当时盛行的萎靡不振和浅薄的诗风,形成了松江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词派“云剑词派”,影响了清初词坛几十年,开启了清词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25一脉书法:云剑书派
松江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晋。陆机和陆云兄弟是松江书法的开创者。到明末清初,云剑书法两次跃入当时书坛的主流。明初,由沈度、申克等书法家创立的郑恺,被称为“台阁体”。在中期,张碧和沈璐在当时都很有名。在后期,董其昌的草书书法传遍世界,形成了一个书法流派。在清朝,它赢得了康熙的青睐。沈权的行书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为康熙所喜爱。张昭的“官格体”书法最受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喜爱,成为宫廷书法的代笔人。书院影响了三百年,成为松江文化艺术的一个遗传特征
游泳池花园:醉醺醺的游泳池
松江明清时期有许多园林,明代称之为“十园”。明朝时,有一个叫张南园的华亭人,他用石头堆砌花园,他的儿子张然和张雄被称为“山张世”。许多地方为园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康熙帝两次到松江游览江南,又去了秀甲园。据《中国旅游史》:“乾隆以后,苏州私家园林开始兴盛,无锡、松江、南京、杭州等地也有不少。”据《中国古代建筑史》记载,“当时松江府内有大量园林,技艺精湛,与苏杭嘉兴齐名。”可以看出,当时松江的私家园林与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嘉兴的私家园林不相上下。
第一宅建于宋代,原为进士朱治春的私宅,名曰“古阳园”。在明朝,这里也是名人的聚集地。清顺治元年,工商部尚书顾重修。由于他崇拜白居易,模仿宋代韩琦的做法,他把它改名为“醉拳”。现在它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醉白莲”是松江24个景点之一。"
以上26个“一”基本涵盖了松江的主要历史人文,可能有一些不完整或遗漏。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单一的观点是扔砖头来吸引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