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4字,读完约6分钟
描述:1966年8月,在《农村生活》的封面上,王培金同志和他的成员割草归来。
王培金(原金山县朱泾公社民主大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全市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后,觉得按生产要求,队伍还缺肥,立即组织成员除草、积肥
描述:年轻的王培金
描述:王培金的幸福晚年
最近,金山藏家、文史爱好者苗士方在1966年8月偶然收集了一期《乡村生活》。杂志封面是金山社会主义农村劳动场景的老照片。苗世方发现照片中的女主角是当时金山县朱泾公社民主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培金。经过多次询问,她终于找到了自己。
记者了解到后,他和苗士方一起去看望了82岁的王培金,并听老人回忆了这张照片的来历和建国初期的往事。
不遗余力地增加产量
采访当天,苗世方把装裱好的封面照片放大,交给了王培金。53年前,当王培金看到这张照片时,他感慨万千,往事一个接一个涌上心头。”这张照片是在参加市贫农和下中农代表大会后拍摄的。根据当年的生产要求,该队仍然缺乏肥料,所以我立即发动队员除草和积肥。从宾馆到割草的地方,摄影师赵立群跟着我们走了三英里。他跑在前面,蹲在路边。我们十几个人上去拿了一个。”
照片中,王培金走在最前面,穿着格子双排扣外套。“衣服的布料是我妈妈自己纺织的布料,白领是当时流行的假领。”。王培金当时是民主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当时,生产要求很高。一英亩土地需要“1000公斤谷物、100公斤大米和150公斤油菜籽”。他手里拿着食物,心里没有惊慌。“亩产量高,肥料不可或缺。当时大队买不到化肥,只能自己生产有机肥。”
对于成员割草,生产团队应称重并记录工作点。王培金一次可以挑150磅,然后步行几英里回到生产队。“有时候你得走很多路才能找到要割草的地方。割下的杂草必须与泥、一层草和一层泥混合,腐烂后成为有机肥料。”
1963年王培金调到民主大队当党支部书记后,发现民主大队的条件总是很艰苦,很多都是透支户。改变现状,服务大众已经成为她的第一信念。王培金对农业生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公社会议有什么要求,王培金回来后会立即传达要做什么。
“不管是水稻、棉花还是油菜籽,我都力争比其他大队的产量高。”1964年,只有整个朱泾公社民主大队亩产达到1000公斤,社员分配的收入达到每人每年300元。在王培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11年中,民主大队经常被市县评为先进大队。
从小就决心参加革命
王培金对土地的热爱深深地埋藏在骨子里。1937年3月11日,王培金出生在朱敏朱泾村10组的一个农民家庭。当她两个月大的时候,日本人大举入侵中国,她的母亲把她举过头顶,在她生还之前游过了河。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行渡江,对国民党军队唐、、白崇禧发动了战略进攻(“渡江之战”)。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占领上海,上海获得解放。那一年,王培金12岁。这时,两个过河的干部来到了村子里。“当我看到那些浴血奋战过江南下的战士们时,我感到非常钦佩,我想跟着南下的干部去革命,去为人民服务。”
在年轻的王培金心中,革命的种子已经播下。1954年,当时年仅17岁的王培金被送到新井乡担任副乡长,月薪18元,有工作证和诊断书,这让她很开心。最让她兴奋的是,她在那年12月15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经过一年的工作,王培金当选为高水平社社长(高水平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称,是中国农业合作过程中建立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农场动物、大型农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取消土地补偿,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整个上流社会有300户人家。”
1958年8月15日,金山县委在朱泾镇进行了人民公社试点,全县11个乡相继建立了人民公社,实现了行政与社会的统一,废除了乡镇建制。1963年,王培金调到民主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努力工作并带头。他白天去和农民一起工作。当农民们忙的时候,他在早上5: 00到达生产团队,不得不在晚上调解冲突。
有一次,下班后,王培金去几个家庭来回调解,已经是半夜十点多了。在回家的路上,王培金边走边打瞌睡。当他经过稻田时,他摔倒了。王培金筋疲力尽,摔倒时站不起来,在沟里睡着了。睡了一觉醒来后,我起床回家了。“那时,虽然身体很苦,很累,但精神上很充实,一点也不觉得苦。到年底,当人们分享红利时,他们会很高兴。”
不幸的岁月
长期积累的繁重体力劳动也使王培金陷入了病根。“1964年,我检查出肛门有肿瘤。当时我去上海瑞金医院支付了150元住院费。这个家庭没有那么多钱。情人卖了一块手表50元,公社党费资助50元。然后我从其他地方借了150块。”
1978年,朱泾公社党委书记王培金被发现患有膀胱疾病。在上海华山医院的一年里,我做了三次手术。但就在手术前,王培金仍然没有忘记他的工作。“那时,我收到了医院的通知,说我会在年底后去做手术。二月,我也去参加了河泥赛。”
由于生病,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王培金主动让他的才能从市委书记调到了副书记。从17岁工作到55岁退休,王培金在一线奋斗了近40年,见证了朱敬解放后日新月异的变化。“解放后,朱泾街变化很大。原上塘街分为林东街和西林街;下塘街分为仓桥街、新会街、广府街和南横街。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朱疏浚城市河道,拓宽主要街道,改建部分人行道,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初步变化
长期以来,王培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每当她需要自己的贡献时,她总是义不容辞。1992年退休后,王培金继续发挥余热,朱成立了一个退休支部书记小组,王培金担任组长;此外,她还担任过该社区的党小组长、行业委员会委员和建筑负责人。
2019年,朱泾镇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强镇名单。谈到农村的变化,王培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在过去,农业是泥泞的,离开工作早,完成工作晚,晚上工作。现在农业机械化了,产量高了。农民的吃、穿、住、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