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7字,读完约7分钟

在中国竹雕艺术的长河中,嘉定竹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文人竹雕”的特征。在明清时期,许多伟大的画家和诗人喜欢雕刻竹子。他们用笔等刀,将书、画、诗、文学、印刷等艺术融为一体,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和石的味道,变得典雅独特,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剧。400多年过去了,嘉定竹雕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但仍有人默默地坚持着这一艺术,张卫中就是其中之一。

一篇嘉定“非遗”竹刻知识点 拿去“涨姿势”

从20世纪80年代竹雕重返世界视野,到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卫中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嘉定竹雕的繁荣,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嘉定人精神文化追求的变化。

人员档案

张卫中,1967年5月出生于嘉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雕的传承人之一。21岁时,他进入嘉定博物馆竹雕技术部。他对竹雕工艺有独到的见解和造诣,如沉地、浮雕、深雕、透明雕、留绿等。他的创作注重线与面的内在联系以及虚拟与真实空.的相互渗透他在吸收传统竹雕的基础上,探索并形成了自己含蓄内敛的风格。

一篇嘉定“非遗”竹刻知识点 拿去“涨姿势”

振兴传统,加入竹雕培训班

嘉定竹雕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时期,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江南竹刻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两个比较有特色的流派:金陵学派和嘉定学派,这两个流派都比较繁荣。

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竹刻是嘉定最繁荣的时期。著名艺术家大量涌现,优秀作品频频出现。

清代,竹雕逐渐衰落,名家稀少。民国以后,嘉定竹雕发展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只有少数从业人员,只有少数老竹工继续从事竹雕工作。

直到改革开放,惨淡的商业形势才得以扭转。

1981年,政府在嘉定县工艺美术公司成立竹雕小组,开始培养竹雕新人,希望能恢复嘉定竹雕。

1985年7月,十分关心家乡竹雕艺术的胡厥文先生致信嘉定县人民政府,信中写道:“嘉定竹雕历史悠久,特色独特,艺术价值高,亟待扶持和发展。

为了振兴嘉定竹雕,胡老还出资6万元支持嘉定博物馆举办竹雕培训班。胡老的思想为嘉定竹刻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8年,竹雕技术部在嘉定博物馆成立。张卫中原本学的是水产品,此时通过了考试,成为竹刻技术部的合同工,学习竹刻技术,开始了他30年的竹刻创作和研究生涯。

坚持孤独,形成一股淡淡的远风

学习竹雕是孤独和痛苦的。如果张卫中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他可能会进入这个行业,成为水产行业的小老板,在那个时代过着一万元的生活。

然而,由于他的兴趣和专注,他选择了竹雕,每月只能靠100元的工资养活自己。

到了1991年,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工资停止发放,其他同事各走各的路,只有张卫中等人苦苦挣扎。

张卫中的刀法始于嘉定的传承,但并不止于此。学徒之初,他和师傅学习竹雕,不敢以绘画超越时代。

过了很长时间,他学得更多了。张卫中觉得保持绿色的雕刻方法有很大的艺术潜力。因此,他多次拜访了竹刻大师徐,在得到他的建议后,他在刀下的表现逐渐丰富起来。

20世纪90年代,嘉定竹雕市场整体上仍然低迷,张卫中也遇到了困难,但从未想过放弃。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出去作了一次长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山里研究竹子,并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他深知一个优秀的嘉定竹雕创作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精通诗词、书籍和绘画,具有全面而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而且洒脱,舞出尘埃,不染俗世。

这一经历也加深了他对竹雕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空.时代的感知他的作品逐渐呈现出一种轻松悠远的风格,这在业内是独一无二的。

不浮躁,还体现在他对竹材料的选择上。在张卫中的家里,每年从不同地方收获的竹子被储存起来,竹子最早的收获已经有近30年了。

从一岁的竹子到十几岁的竹子,从春竹到冬天的竹子,他每次买竹子都会做对比测试和记录。

除了时间调查,我们还应该区分地区。北纬比南纬好,竹子的具体生长位置、山阴和太阳、水分,甚至雌雄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今年已经参观了一些山林,但是为了找到满意的竹子,必须在十多年后再去参观。

张卫中的工作照片

随着会议和博物馆的建立,竹雕将重现辉煌

1999年春天,嘉定国桥法华塔下出现了一个亮色——一家名叫新晃观的竹雕店。生意不景气,但是来来往往的客人很多。

同时,新晃馆的建立也拉开了竹雕艺术重现异彩的序幕。

随着嘉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竹雕得到了重点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一批早期的工匠在嘉定进行了竹雕的再加工,嘉定的竹雕正处于全盛时期。

除了一贯坚持竹雕艺术的张卫中外,新作品频频出版,当年投身商海的王维也重新练习了竹刀雕刻。嘉定成立竹雕协会,成员有丁、王乐平、蒋、苏玉容、周坑、庄龙、。他们的作品在各种展览中获奖。

1993年的作品《救济袋和尚》在香港艺术馆举行讲座时,王作了示范;

2002年,根雕“刘海Xi禅”和浮雕笔杆“灵哲”被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2004年,“青年人——佛泉”获首届上海工艺美术奖;

2006年,“水仙绿叶插屏”荣获“上海全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和“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奖”。

江余明和苏玉容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2003年,姜的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6年,嘉定竹雕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底,嘉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竹刻博物馆,展出了200多件不同朝代的竹刻作品,由王命名。

与此同时,嘉定的一些中小学开始开设竹雕课程。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嘉定竹雕重归辉煌。

张卫中的作品《水仙开绿屏》

拓展经营,走“高品质产品”之路

近年来,嘉定竹雕在“高品质”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快。

张卫中的竹雕被德国国家柏林博物馆、亚洲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目前,嘉定十余家竹雕艺人会馆各具特色。

在王维开设的“朱元馆”里,出售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的弟子们作为旅游产品出售的。购买王维自己创作的竹雕作品,需要依靠收藏家上门来工作。

一些新的探索也开始了。

据介绍,嘉定竹雕协会开设了竹雕培训班,将竹雕技艺带入课堂,不仅吸收了部分学校美术教师的参与,还吸引了许多外地艺术家前来学习。

在工商部门的协助下,嘉定竹雕被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认证商标”,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此外,竹雕协会正在考虑尝试引入企业管理,统一零散的竹雕工作室,使嘉定竹雕的“精品路线”更加规范。

嘉定学生参与竹雕技艺传承相关活动

相关链接

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嘉定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之美造就了嘉定公园的底蕴&侯春亮;江海希望的胜利培养了嘉定浑浊明朗的气质;周吉轮渡的好处扩大了嘉定对变化的容忍度。

据统计,嘉定有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

嘉定竹雕、许兴草编、道教音乐、南翔小馒头制作工艺、江南丝竹、马芦竹编工艺、安亭药贴印染工艺、郁金香酒酿造工艺、

小青龙舞龙、江桥白切羊肉加工技艺、精制花茶制作技艺、嘉定锡戏、石锁、茶舞、莲花灯舞、旭兴风筝、赛龙舟、传统游戏、盆景(盆景树)技艺、

徐星蒸糕、嘉定揉捏、洛汉菜制作技艺、陈儿科疗法、郑妇科疗法、皇都胡术、古琴制作。

这些古老的技艺历久弥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文化艺术精髓的体现。他们曾经辉煌过。了解他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寻找传统文化根源的真正旅程。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一篇嘉定“非遗”竹刻知识点 拿去“涨姿势”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