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1字,读完约5分钟
2月19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文正式公布,上海即将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
前一段时间,嘉定区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通过调查和走访,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的好方法和黄金思路。
目前,嘉定已经实现了居民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巧用“安全模式”帮助农村垃圾分类
在地域辽阔、房屋分散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上海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源头垃圾的分类通常难以实施,但安亭赵翔村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赵翔村的“安全模式”规范了农村地区的房屋租赁,降低了许多安全隐患和社会管理成本,对促进生活垃圾分类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赵翔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租赁合同,增加了补充条款。
“每个住户必须按规定将垃圾放入指定地点,并以记分卡的形式将其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这样房屋的租赁和保管就可以与垃圾分类无缝衔接。
不遵守合同规定的房客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连续三次以上(含三次)未按规定投放垃圾的,租赁协议终止”,并牢固确立“不分类、不出租”的底线,从租户源头管理明确提出垃圾分类的强制性要求。
现在赵翔村干净整洁,路边没有半张纸。即使是生活垃圾的常规投放点也是美丽明亮,没有异味。
“会说话”的垃圾桶可以更准确地分类和运送
“你好,请把垃圾分类,把湿垃圾放在左边,把干垃圾放在中间,把可回收物放在右边,把小盒子放在有害垃圾里,谢谢!”
我不仅会说英语和汉语,还会从“木屋”里自动喷出水雾来除臭...
这种“木屋”就是出现在南翔街道上的智能分类垃圾桶。目前,南翔已经放置了五个垃圾桶,分别位于印相湖公园、古怡花园北门等人口密集区。
与普通垃圾桶相比,智能感应垃圾桶使人们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扔垃圾。
这种垃圾桶比普通的街道垃圾桶大。当没有人把它放进去的时候,垃圾桶的盖子是关闭的,以避免异味。内置四个垃圾分类桶,包括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每个盒子上都贴有插图,以指定相应的垃圾类别。
这是一种“高配置”——根据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原则,公共场所应配备“双桶”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智能垃圾桶外面有一个小木箱,可以掐灭丢弃的烟头。盒子是感应开启的,每次打开盒盖,扔进垃圾时,盒子里的除臭液会自动喷成雾状,大大消除了盒子的异味。
“垃圾骑士”帮助“家庭服务”促进分类
外港镇兰军社区是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依托绿色核算点,重点推进定期定点投放。
然而,由于社区面积大,居民参与意识强,在开始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兰县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走访,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了“一居一策”、“一社区一方案”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设立了“垃圾搭车人”。
“垃圾骑士”就像一个在家里捡垃圾的快递员,每天定时到居民家门口收集生活垃圾,并对分类进行初步检查。如果分类不规范,将在现场对居民进行指导和解释,并帮助居民正确分类,然后将分类后的垃圾收集并运送到社区垃圾中转站,由保洁人员进行二次检查。
这不仅遵循了扔垃圾的原始习惯,也为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动力。接下来,其他住宅小区将逐步推广“垃圾骑士”的新模式。
在职党员率先引领分类新潮流。2月15日晚,聚源新区嘉信社区居委会会议室,社区在职党员聚在一起讨论垃圾分类问题。
现场,56名在职党员签署了《社区在职党员垃圾分类承诺书》,以实际行动努力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示范者、志愿者和监督者,成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根据周末志愿服务时间表,在职党员每周六、周日在不同时段检查社区分类情况,并向居民发放“四分类”传单,劝阻社区内垃圾不分类、混装等行为,主动将垃圾从桶中倒出来,引导正确的分类习惯,带头实行“垃圾分类”。
目前,聚源新区在职党员参与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已在首批15个垃圾分类社区全面铺开。此举深化了社区党员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的先锋作用。年底,新区还在党员联系手册中记录了党员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作为服务党员联系服务社区的评价依据。
2018年,嘉定区新增16万个分类居住区278个,覆盖800 46.1万户;农村分类区域新增98户140,000户,覆盖112,177,000户,居住村实现了100%覆盖的目标;该区490个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机构以及3,775个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实施了强制性分类要求;湿垃圾日平均特殊收集量从上一年的120吨增加到目前的23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