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1字,读完约3分钟
2月16日下午,韩天衡美术馆第二届“休闲讲堂”于2019年开幕,著名艺术史学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建荣应邀为大家讲述了“20世纪的海花鸟画”。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讲座设在被评为“2018上海最受欢迎美术馆展览”之一的“海上六大名家书画作品展”的展厅内,让观众在聆听讲座的同时,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原作。
师从谢、先生,长期从事美术史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2019年1月,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首届海派绘画年度研究展”引用了徐建荣教授的“海派绘画源流”观点。他认为海派不仅是中国画商业化的最佳选择,也为传统绘画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契机。回望海派绘画,花鸟画是最多的,其次是人物和风景,所以也许花鸟画可以作为梳理海派绘画的线索。
在讲座中,徐建荣教授分三个阶段描述了不同时期海洋花鸟画的特点:“1840-1927”、“1927-1949”和“1949-2000”。
他介绍说,海洋花鸟画的总体特点是“吉祥主题、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用笔迅速”。与传统文人画相比,海上花鸟画将水墨画变成了浓墨重彩,并创造了一种着色方法,即在笔画前后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着色,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变化“既雅俗共赏,又符合上海新兴市民的审美要求,同时也遇到了绘画商品的问题。”从1840年到1927年,上海画派的花鸟画以任伯年和吴昌硕为代表。这一时期,浙派、吴派、岭南派、扬州派的绘画风格在上海融合,使海派绘画的特色化为沧海桑田,艺术家们开始从传统中发展出新、古。然而,徐建荣教授认为,如果按时代划分,真正的海派应该始于1927年,而这一时期的画家仍然延续着任伯年和吴昌硕的花鸟画风格。20世纪后,整个海派绘画进入了百家争鸣的全面发展阶段,其中江寒汀、张大壮、唐云、陆抑非被称为海派“四大名花鸟画家”。在陶冷月和其他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和吸收西方的结构、色彩和素描。
在多元化发展下,海派绘画还属于传统文化范畴吗?徐建荣教授认为:“继承传统的关键是创新,海派文化的精神是善于包容一切。”无论是学习唐宋、明清,还是融入西方,关键是要融入自身的特色,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永无止境。”
解放初期,中国画强调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素描逐渐成为主要的创作方式。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写实的,但并不俗气。针对这一现象,徐建荣教授介绍说,艺术应该远离生活,虽然它来自生活,但它高于生活,而不是复制生活。
“潍县讲堂”是由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的公益性艺术讲堂。每月举办一次,以中国艺术的创作、评价、欣赏和理论教育为重点,选题专业而广泛,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讨论观点,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