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0字,读完约2分钟
12月4日,由中国美术馆和鲁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版画与绘画生活-版画艺术展”在鲁艺术学院展出,展览将持续到12月10日。
本次展览将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0多幅杨可杨的精美版画。杨可杨的作品朴实、诚实、简洁、独特,具有中国风格和魅力。
展出的100多件作品被分成三个单元,呈现给观众。第一部分《光辉岁月》,主要是指杨可杨先生早期的版画创作,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在历次战争中的悲惨生活。其中,《英英遭遇战》的原系列木刻是杨可杨先生于1949年4月在《大公报》上连载的,也是他的代表作系列木刻。第二部分是《出版人生》,包括老阳的第一部藏书券作品和他的最后一部小品文和藏书券作品。1984年,杨可杨开始制作图书收藏票。在20世纪80年代,他是最老的艺术家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图书收藏门票展览。20多年来,藏书券已经成为他版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第三部分是“把爱送到浦江”。杨可杨先生1949年后创作的版画作品不再是作为战斗的工具,而是艺术地反映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创作了许多与上海城市发展相关的版画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画家对他所居住的城市的热爱和对过去三年城市快速发展的关注,也是这位画家晚年创作的又一新高峰。
杨可杨,1914年出生于浙江遂昌菜园乡,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版画艺术家,是在鲁迅倡导的新版画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第二代新版画的代表人物。早年,他在丰子恺的社会生活中学习漫画。1937年,他跟随马达先生学习木刻版画。加入中华全国木雕抗敌协会后,长期从事进步木雕工作,之后致力于推广战士木雕,有效拓展了进步木雕团队。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美术编辑专门从事出版工作。退休前,他曾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主编。他的代表作《江南古镇》、《四月在乡村》和《你好上海》分别获得全国美展和全国版画展览铜奖。他出版了几部专著,如连载木刻《英英的遭遇》、《版画集》、《书票集》。1985年,在他的倡议下,上海版画学会成立了。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协会授予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84年,他开始制作图书收藏票。在20世纪80年代,他是最老的艺术家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图书收藏门票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