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8字,读完约8分钟
改革开放前,嘉定古籍和地方志的整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嘉定也只有19个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尚未全面启动...但他坚定地站在“冷板凳”上,致力于地方志的编纂。
40年来,他的绘画几乎涉及嘉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法华塔、夫子庙、秋霞铺公园等,还有归有光、李、、钱大昕等人物;他的声音出现在嘉定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和企业的讲座中,讲述嘉定八百年来的风、霜、雨、雪;他的形象频繁出现在专题论证会、学术研讨会、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荧屏和实地考察中,并在嘉定的文化荒原中得到培育和发掘。
只要他在那里,十有八九,他都在谈论嘉定,谈论嘉定,谈论嘉定。他就是陶,嘉定地方史专家
字符文件
陶1947年8月生于嘉定西门外。他是嘉定地方史专家、嘉定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古典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历史学会会员。曾编著《谯城忙笔》、《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嘉定碑刻集》、《嘉定李全集》等。他被文化部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和上海市劳动模范。
嘉定地方历史学家陶
从书店出来的文人学者
陶说,40年前,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春风唤醒了一切。中国人民冲破了“左”的坚冰,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这醉人的春风也吹到了古城嘉定,这让他觉得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时代已经到来。
陶从小就是一个好读者,他结识了时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的鲁迅研究专家丁敬棠,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鲁迅、瞿秋白、茅盾、巴金、叶圣陶等现代作家的作品。文学和历史没有区别,历史是以文学为基础的。从吴晗和黄裳的作品中,他对明清史感兴趣。现在,他一头扎进了他的家乡嘉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十年动乱期间,“阅读无用论”猖獗,他不想浪费时间。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
在吸收营养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科学的方法。1981年,上海电视大学开设了第一个中文专业,这是兼职。对于已经成家立业的陶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白天上班,晚上开灯,经常努力学习到深夜。”陶说,在50岁以前,他很少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除了读书、学习和写作,几乎没有其他爱好。
20世纪80年代初,党和国家提出了“盛世建档”的号召。1984年底,就在陶从电大毕业之前,他被调到县文化局地方志办公室,从事地方志编纂工作。他的人生道路也随之改变。
“那时候,去海边做生意很流行。相比之下,修复记录的工作非常困难。”陶回忆说,他在编纂地方志的时候,有好心的朋友想把他拖下海,但他没有动心。“我喜欢这份工作。”他真诚地表示,他主张范文澜先生的想法,“坐在板凳上十年,不写半句空".这个“冷板凳”已经坐了将近40年了。
多年来,他不仅参与了《嘉定县志》、《嘉定文化志》、《上海西居志》等地方志的编纂工作,还主编了《嘉定人文》、《嘉定碑刻集》、《嘉定李全集》、《联川名人画像》等十多部手抄本。其中,他主编的280万字的《嘉定碑刻集》历时13年完成,因其注释翔实、细致而被批准为上海市文化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嘉定李全集》是李文学作品最完整的集子和最详细的校本,获华东地区优秀古籍二等奖。丁京堂称他为“从书店出来的学者”。
倡导以“教育嘉定”作为家乡的名称
俗话说,爱是深的,责任是切的,悲伤是激烈的。陶说,对家乡有感情的人,除了乡愁之外,还会有乡愁、乡愁,这其实是一种“别样的乡愁”。
嘉定自古流传着一种地名民歌,名为“金罗店、银南乡、同珍如、铁大厂、丁华嘉、贼楼堂、徐家兴龟”。从内容上看,罗店、南翔、镇如、大厂被民歌所赞美,而嘉定、楼堂、徐航则被乞丐、小偷、乌龟所鄙视。数百年来,这首著名的民歌让嘉定、娄烦、徐兴的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甚至对这些地区产生了负面影响。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陶纪明一直对这首毫不起眼的民歌心存疑虑。从1977年开始,他开始研究这首地名民歌。他在搜集大量历史资料、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音韵学、方志学、文献学等方法,经过认真考证,最终破译出地名民歌的真迹:“金罗店、银南乡、桐梓如、铁大厂、嘉定教育、吃楼堂、吴引于嘉兴。”
十年的艰苦工作是不寻常的。1987年,他撰写了《嘉定地名歌谣的正名》,并在《采风报》上发表,在当时影响很大。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像一块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敲山震虎,颠覆了民歌传播过程中的错误,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此后,“开导嘉定”、“吃楼堂”、“引吴入嘉兴”被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大大提升了嘉定的城市形象。2003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他的研究项目被批准为“软科学成果”,是“中国第一”。
守护古城的崇高理想
2000年,53岁的陶被转移到嘉定博物馆。在他作为“新人”从事文化展览不久,西门古镇就面临着嘉定新一轮“旧城改造”中大规模拆迁和大规模建设的命运。他再也坐不住了。
西门古镇是嘉定西门外的一条老街,以李安琪河为轴线,包括李安琪河两岸的两条老街,即西街和西霞塘街,面积约1.5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陶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最深的乡愁和乡愁。西街有嘉定根护国寺遗址、西溪草堂故居、晚清外交官吴宗濂故居、著名外交官顾维钧故居、唐少兰故居等在他看来,西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能随意拆除,否则嘉定将成为一座无根的城市。
陶夜以继日地撰写了《关于保护和修复西街名人故居的建议》,并提交给区文化局和区文化管理委员会,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同年举行的“嘉定西门地区改造规划咨询会”上,有关部门在介绍西街整体拆迁、打造“全新嘉定西门”时,他无视主持人的“白眼睛”,发表了“留根”的长篇讲话。他提出西街不应该“拆除”,而应该“保护”,并高呼:“西门老街是嘉定市区最古老、最有风格的。西门老街是空历史文化名城嘉定的最后一条老街。就时间而言,它也是世纪之交的最后一条老街。保护、修复和改造这条老街刻不容缓。”
然而,有关部门不接受保护西街的建议,坚持拆除西街。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急着和一群当地的文物保护者在一起。他听说同济大学教授、素有“古镇保护者”之称的阮·在嘉定附近开会,立即连夜驱车前来向他汇报情况,请求支援。阮、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支持他们的要求,向有关领导反映,提出申诉。后来阮、也把这件事写进了《护城记》,说陶、等人是守护古城的“仁人志士”。
西街最终保留了半个中国,李安琪河北西街也保留了下来,并于2005年被上海市规划局宣布为“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现在,西大街历史风貌保护区恢复工程已经启动,千年古刹护国寺将在原址重建,一批名人故居将陆续修复,全部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或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不要独自观看
在老朋友的眼里,陶是近年来的“老土”——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嘉定的各种刊物、文化活动和广播电台上,也有与嘉定历史文化有关的事件,如嘉定竹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桥发现明十三陵、上海中考博物馆规划建设、嘉定公园命名、贝加郊野公园文化景点规划等。,他总是被视为一个活跃的人物。
2005年,他被任命为嘉定区政协委员,并积极参政三年。他的《深入挖掘等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人文底蕴》、《嘉定文学丛书组织出版建议》、《折公庙重建建议》、《建陈列室建议》、《重视城镇乡村河流综合治理》、《建议孙为明代科学家》等建议均被评为优秀建议,部分被《联合时报》摘编出版。2006年“两会”期间,为了重塑嘉定竹雕的魅力,让竹雕珍品不再沉睡在黑暗的仓库里,他起草了《关于建立嘉定竹雕博物馆的建议》,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嘉定竹雕博物馆开始建设,现在它已经成为嘉定的文化地标。即使在2007年退休后,陶纪明也没有停下脚步,坚持要守护家乡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甚至比以前更加忙碌。
“我出生在嘉定,我的祖先也是嘉定人。我对嘉定的草、树、砖和石头有一种近乎原始的迷恋。”在他看来,他近年来的“火”离不开他坚持坐了几十年的板凳。另一方面,它表明了政府和人民对文化的空前重视。他的手表并不孤单。
如今已是七十岁高龄,他常常想起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好风送我到青云。”“如果40年前没有好风,今天就不会有我。我赶上了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