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3字,读完约4分钟

天花板和墙壁都坏了,大楼每层的走廊都挤满了非机动车,电线被乱拉乱放,成堆的东西很严重...

两年前,新联大厦还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如今,走廊的天花板和墙壁都被粉刷一新,走廊里没有杂物。电梯设计有爱心座椅,每层的电梯房都有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这样一座在居民眼中已经病入膏肓、病入膏肓的建筑,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生?

加强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居民自治

新联大厦建于1989年,至今已有30年。大楼里有153户人家,包括32名党员。面对走廊建设的困难,在天山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友谊小区党总支通过创建“红色产业委员会”和提升建筑群体全体成员的“鲜明身份”,建立了居委会、产业委员会和物业三方讨论机制。从社区和建筑群体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居民的需求,坚持通过党建引领建筑群体自治和居民自治,让建筑中的每一个住户都能积极参与建筑。

老楼“变戏法” 长宁这座居民楼竟然会“换脸”

满足群众的需要。自治的结果惠及每一个家庭

为了使自治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居民,居民区党支部和工业委员会着手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

为了防止居民在走廊上乱停非机动车堵塞走廊,居委会将大楼底层一间废弃的空房改造成了智能车库。通过家庭动员和日常巡查,将走廊内内乱停放的非机动车统一停放在智能车库内,并制作停车标志,分发给居民。

接下来,我们开始翻修大楼的入口、电梯厅和安全通道。清理垃圾,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翻新地板,用不锈钢替换电梯门盖...当居民每天进出楼道时,他们会有一点变化,从以前的“脏乱”变成一个干净明亮的“公共客厅”,居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扩大,于是一些居民主动找来了大楼的自主管理团队,希望能在他们家门口翻修楼道。根据居民的意愿和需求,自主管理团队经过讨论调整了修复方案,将居民门口的过道纳入整体修复范围。

老楼“变戏法” 长宁这座居民楼竟然会“换脸”

在走廊改造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和行业委员会还制定了“同心公约”作为居民自治和共同治理的行为准则,并建立了听取居民诉求的议事制度。

充分发挥居民优势,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共管

在改造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小区党总支挨家挨户满足居民需求,成立了一批居民自治团体,发现了20多个“能工巧匠”的建筑群体,带动了一批建筑群体自治服务项目的落地,创造了“一层一品”,不仅充分利用了公共空空间, 但也是通过楼层自治的延伸来实现的。例如,14层是一个美丽走廊的示范楼层,15层装饰着一个“摄影地平线”,16层是一个“科普画廊”,17层设置了一个住宅委员会,为楼层增添了许多色彩。

老楼“变戏法” 长宁这座居民楼竟然会“换脸”

住在五楼的居民喜欢种花和植物。他过去常常在家门口堆放花盆和杂物。居民委员会和行业委员会开始工作后,他不仅清理了门前的一堆堆垃圾,还参加了共管小组。他不仅贡献了家中的绿色植物,并把它们放在电梯厅的一个简单的花架上,美化环境,还主动要求清理电梯前过道的环境。

老楼“变戏法” 长宁这座居民楼竟然会“换脸”

在党员和居民志愿者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走廊的共同治理中来,为建设“共同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张贴在大楼底层的“联合国公约”所述,公共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一种更深层次的公共精神被浓缩,而《公约》慢慢变成了一种微妙的行为准则。

老楼“变戏法” 长宁这座居民楼竟然会“换脸”

一年多来,在天山路街道和居民区党组织的带领下,我们充分发挥了各方的力量,终于使旧建筑新联大厦焕然一新。记者注意到,大楼一楼有一个简单的标志,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些东西,提醒居民需要了解的事情,表扬好人好事,或者揭露一些不文明现象。如今,新联大厦正在形成一种共建、治理、共享的良好氛围。友谊小区党支部书记钱梅林动情地说,过去,当客人或朋友来到大楼时,居民们仍然会感到尴尬。现在环境已经改善了,每个人都感到非常自豪。每家每户都能自觉维护建筑的整洁有序,每个人都有“面子”和“里子”的感觉。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老楼“变戏法” 长宁这座居民楼竟然会“换脸”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