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6字,读完约4分钟
居民自发设计了“破袋神器”以方便干湿分类,每个居住区都成立了自己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广福林街道在全区域、全领域、全覆盖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日平均干垃圾量为79.15吨。降至目前日均41.16吨,减幅为48%;湿垃圾从每天13.95吨增加到每天28.13吨,增长率为101.6%;可回收材料从每天7.8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11.05吨,增长率为41.66%。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改善基础设施并提升分类级别
垃圾房的建设和改造是垃圾分类的基础。目前,广福林街28个垃圾站的基础改造已经全部完成。同时,建立了62个定点配送点和37个错时配送点(包括垃圾站)。此外,23个"两网融合"服务点和一个"两网融合"中转站已经建成。社区绿色账户覆盖率达到100%,覆盖21,800个家庭。
对于文慧路等三个商业区,街道办事处牵头美化垃圾房,街道垃圾分理处配合当地物业进行上门回收和定期定点配送。通过“不分类,不发货”的模式,商家被迫自觉分类。在回收过程中,如果多次发现有混合投资的商户,物业公司会向当地居委会报告,居委会向街道办事处报告后,会协调城管部门介入处罚。通过“建立自上而下街道-居委会-居民区三级管理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检查考核制度、第三方检查制度和志愿者奖励补贴制度,落实辖区属地责任,对接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对居民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检查力度。”广福林支行工作人员沈家杰说。
为提高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广福林街道每月邀请“市民访视团”对街道各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聘请第三方每月对街道辖区内居住区和商业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书面报告。此外,街道城管中队每月两次随机对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专项检查;街道垃圾分理处每月两次随机对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专项监督;街道垃圾分理处、城管中队等部门每月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居民区、商业单位和中小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多部门联合检查。“每次检查后,被检查单位将被告知现场发现的问题,并要求进行整改工作。检查情况将向街道领导小组和各居住区党政负责同志汇报。通过巡查-反馈-整改-复查巡回模式,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性水平将不断提高。”沈佳杰说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来解决难题
广福林街的各个小区集思广益,探索创新,形成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用实际行动解决了垃圾分类问题。袁茵住宅区配合“16小时坚持工作法”的实施,通过4小时保洁义务、4小时志愿者义务、4小时居委会义务、4小时物业义务、多方参与、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居民准确交付产品。水原松云小区的老党员蒋子创,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发明了一种自制的破袋器。在社区试点项目成功后,他自愿为街道地区的90个分类交付点批量生产。
今年5月13日以来,文祥明苑小区已经分三个阶段开始了退桶工作。截至今年8月1日,小区内128条走廊和500多栋别墅已全部实现撤桶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志愿者,他们愿意投身于垃圾分类。“我们召集社区100多名在职党员,组建了文祥明远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每天8次参加,督促居民正确分类、巡视、说服,并在家中进行宣传。”文祥明苑小区党支部书记顾告诉记者。
“自先锋队成立以来,大多数在职党员都与社区志愿者、建筑领导、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一起工作。社区乱丢垃圾的现象明显有所改善。居民们从一开始就对垃圾分类工作感到厌恶。我不懂也不合作,现在我已经主动合作了。”顾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