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8字,读完约3分钟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松江区佘山镇石臼村久违的蒿草声再次响起。当得知记者要来采访时,杨金芳提前两天开始上山寻找艾草,准备艾草汁...杨金芳说:“村里多年没有人办过蒿草团委。这种苦艾汁最多只能做10个苦艾绿球,即使山上那块地里的所有苦艾都被砍掉,最多也只能做20到30个绿球。野生艾草的减少也是食用艾草的习俗逐渐消失的原因之一。”据了解,杨金芳已经近20年没有成为艾草集团的一员了。
收集艾草时,杨金芳根据自己的记忆搜索了艾草曾经生长过的几个地方。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几个地方,终于在连山桥附近找到了,并收集了一篮蒿草。之后,用石头砸了大约半个小时,只挤出半瓶苦艾汁的矿泉水。她说,几十年前,九曲村(现在的新镇村)被郁郁葱葱的蒿草包围,所以许多村民把它砍下来喂猪。然而,苦艾现在很稀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植根于农村的民俗和习惯已经消亡或正在逐渐消失。
64岁的杨金芳在天马山脚下的九曲村长大,一直住在这个传统的村子里。杨金芳对艾草青年团的习俗记得很清楚,这种习俗主要来自血缘关系很近的亲戚。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比如结婚、生日庆祝、生孩子、清明节和元宵节,这个家庭会做一个茵陈青年团,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特别是当女儿、侄女和其他近亲生孩子时,他们通常会送100多个孩子给他们。孩子的数量通常是以桃子的形式,圆形和方形带有装饰图案。接待茵青团的主人的家人也会把这些作为礼物送给前来祝贺的其他亲戚和朋友。
杨金芳最后一次生产绿色艾草是在1999年她的大女儿出生的时候。当时,杨金芳在附近聚集了五六个老太太。每个人都把艾草切回去,挑出嫩草,洗净,用开水烫一下,用石臼捣碎,用粗布榨出汁来滤出药渣。“烹调艾叶时,最好加一点烟灰。要使100支艾草绿成团,大约需要半碗草灰,这样艾草会更香更艳。”杨金芳回忆并分享了他年轻时在艾草集团的经历。
下一步,就像做普通的绿色饺子一样,将艾草汁倒入糯米粉中,用手搅拌均匀,然后用热水揉成面团,用馅料如豆沙、芝麻、萝卜丝和肉包裹,在模具中压花成型,然后在蒸笼中用大火蒸20分钟。蒸艾蒿青丸子时,下面应该垫上粽子叶,这样在蒸的时候,它就不会粘在笼里,而在吃的时候,它会融入粽子叶的香味。
杨金芳当时为她的大女儿成立了126个艾蒿青年团体。2006年,当她的第二个女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主要原因是每个人都停止了这样做,这种民俗当时就要消亡了。目前,新镇村有十几个老人可以做爱草青年团,最大的一个已经80多岁了。50岁以下能做苦艾青年团的人很少。现在,每个人都买艾草绿球来吃,这样省了麻烦,因为制作艾草绿球的过程非常复杂。“但是,买的艾草绿组总是缺少一点味道,味道不像自己做的那么甜,味道不够香,更重要的是,艾草的味道不够浓。”杨金芳分析说,因为野生茵陈很少,所以很有可能一些买来的茵陈的绿色是和色素混合在一起的。
杨金芳说:“现在每当我吃东西、谈论或看艾草青年团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我的青年时代,这勾起了许多回忆,包括大家聚在一起时的邻里感情、亲人之间的感情和伟大的感情。我希望比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记住这些民俗,并尽可能多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