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4字,读完约2分钟
清明将至,是时候想念你的老朋友了。为了推广绿色无烟扫墓,清明期间,天马山公墓、天马塔花园、浦南公墓三个经营性公墓提供了免费借用电子鞭炮的服务,全区许多经营性公墓开展了花炮等文明扫墓项目,市民可以在区殡仪馆用纸钱和锡纸换花炮进行扫墓。
每年清明节期间,文明扫墓和绿色祭祀的话题和声音都不可避免地进入公众的视野。虽然每年都是老生常谈,而且大多数人都很清楚,但习惯性的“知与行之差”仍然会使鞭炮、雾霾等旧习俗出现,甚至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异国祭品,有些人还会打着祭祖的旗号大力宣扬封建迷信。诡计的数量、规模和范围都是惊人的。显然,这与“厚葬”的传统认知、观念和习俗有很大关系。
毫无疑问,清明节的一些“规则”似乎是习俗,但它们是坏习惯。“干净、明亮、干净”是对清明节的古老诠释。今天,它包含了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概念。俗话说,“如果你贫穷,你就会改变;如果你改变,你将通过,一般规则将持续很长时间。”清明节本身已经改变了几千年,习俗也是如此。让文明的绿色祭祀成为新常态,这需要通过改变习俗来解决,并努力打破与现代文明不相容的不良习惯。
悼念和怀念老朋友,需要的是沉思和真诚。扫除灰尘,擦亮照片,放一束花,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种献祭的方式不仅会扰乱死者的纯洁,还会沉淀生者的灵魂。为什么不呢?我们应该更加敬畏清明节背后的习俗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珍惜我们祖先的记忆”。这不仅需要舆论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从我做起,与时俱进的文明示范。如今,有些人要么通过互联网上的虚拟墓地哀悼,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他们的记忆,要么举行一次家庭追悼会来继承他们祖先的优秀品质...这是人们意识更新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应该大力提倡并养成习惯。
当然,改变习俗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刀切”。除了公众主动适应时代和改变观念,还需要社会管理者的推动。在保持对传统习俗尊重的同时,要不断满足公众的丧葬需求和祭祀要求,并通过行政方式的转变和公共服务的推进来全面推进。例如,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墓地和休息厅可以用鲜花和绿色植物交换人们手中的纸币和鬼物;对于那些坚持传统清扫方式的人,应提供固定的焚烧场地和专业的焚烧炉,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二次破坏”。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扫墓和虚拟社区祭祀等新颖方式,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