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东方记者黄立春。据该网站11月14日报道,大型原创话剧《南社》首映,140多件珍贵文物还原了南社人物的生活...11月13日,作为南社历史上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金山区开展了一系列南社110周年纪念活动。
11月13日晚,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的指导下,金山区文化旅游局制作的大型原创话剧《南社》在金山首映。据悉,该剧将于11月13日至20日在金山文化中心剧院(蒙山北路280号)连续演出八场,计划于12月11日至12日在上阴歌剧院演出两场。
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南社剧,它讲述了1909年至1923年江南一家报纸的故事。七八个年轻的南社朋友通过办报纸为民主革命大声疾呼。尤其表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们在“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曹锟买通选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自我斗争、自我反省、自我奋斗。
剧中的许多细节和桥梁都是基于南社成员的实际经验。如主人公陈先后经营的《人民声音报》、《群体声音报》、《声音报》,就是由于右任先生的“三民主义”——“民呼报、民呼报、民创报”衍生出来的。在戏剧的结尾,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新南方社会的创始人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结束。在那个艰难探索的时代,共产主义的大炮照亮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方向,让他们最终找到了救国的真正道路和思想。
该剧由上海戏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金狮奖”最佳导演、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杨新伟执导。该剧由杨新伟和成都艺术剧院年轻编剧龚莉莉共同创作。由于南社历史上的成员几乎都很年轻,在尊重历史事实、突出革命青年热血和激情的基础上,该剧主要由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青年演员司远、谢海东等组成,同时还有上海电影演员剧团著名演员薛、吕洋、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师、毕业班学生等参加演出。
南社与戏剧有着不解之缘。陈去病早在1904年创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是中国第一部倡导戏剧革命并在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戏剧刊物。李叔同于1907年将戏剧引进中国,他也是南社的一员。事实上,金山作为南社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文明戏剧历史。据《张延救国图存录》记载,1915年6月,为期四天的“救国图存”义演在张延镇嬴稷分社举行,上演了《景世忠》、《来世命运》、《家怨》等七部戏剧,旨在动员人们参与爱国主义,以实际行动救国。这场戏剧表演可以说是金山南社人的集体行动。《张延救亡图存纪念录》的扉页是高垂湾,主编兼序言作者是姚世子,另一位编辑是高丁俊。高旭、高增、高、、何京南、蔡迪等。,他们都是南社的成员。例如,高旭的诗《看新戏钟赠郑汝道》中说:“我的大脑和辛勤工作已经筋疲力尽,我已经厌倦了我多年的仕途。一首清晰的歌和两行热泪可能会唤醒中国人民?”一方面,这说明他对革命已经筋疲力尽,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他用文明的戏剧来唤醒人民。这部大型原创南社剧的创作和演出,不仅是对南社先贤的赞颂,也是对金山南社剧爱情的延续。
除了南社首映式,金山区还举办了南社专题讲座和两个专题展览。金山图书馆邀请了著名海派作家、书法家关继平作了一场名为“南社朋友圈——谈文人书信背后的故事”的专题讲座。讲座是针对南社的朋友们的。通过书信往来,他们从书法的角度进行欣赏和分析,向观众呈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趣闻轶事、人文环境、诗酒回归、亲友分离等。
在金山博物馆策划的“万美华开:金山与南社文物展”中,以馆藏南社成员的藏品为重点,结合金山图书馆和金山档案局的相关藏品以及南社后人捐赠和借阅的文物,介绍了南社创始人高旭、江南三大儒之一陈、南社第二任社长姚光、国际著名天文学家高、铁血白教大师、上海画家、中国学者周大烈等八位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通过140多份珍贵的文物文献,对金山南社的人物及其贡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展示,让公众观众能够追忆往昔,共同探讨南社精神。展览时间为11月13日至
金山图书馆从林挺南社成员周大烈之子周东壁先生捐赠的109篇手稿中,策划了“南社名家手稿专场展”,评选出南社创始人陈去病、刘亚子、高旭以及南社骨干高垂湾、傅雄祥、蔡寿、高平子、高吉、陆志毅、张莫峻等29首手写诗文和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