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5日凌晨5点,上海的夜温低至8度,金山区的一名外语志愿者杨勇在执勤时被冻醒了。他起身踱了一会儿,动了动发麻的身子,顺手拍了一组九宫格的照片。

照片中,工人们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蜷缩在椅子上。桌子前面的蓝色标志表示他们的身份:金山区、青浦区、松江区、虹口区...

这组照片很快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关注,页面浏览量超过56万。网友说:感谢大白,向所有值班人员致敬。

在摄影师杨勇的眼中,这是浦东机场的一个平凡的夜晚。自从被派驻机场以来,这样的场景每天晚上都上演。

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3月15日零时,杨勇第四次到达浦东机场临时中转区,在金山区蓝色标志后面变成了一个“大白字”。在这里,他戴着护目镜、手套、口罩和防护服,为从重点防控国家返回上海的金山居民提供语言服务。

杨勇和他的同事服务的客户是从国外回到上海的金山居民或在金山区工作的外国人。为了每个人的安全,在八个小时的服务期间,杨勇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吃东西、喝饮料或去厕所。

唯一能让他们休息的是几把能把椅背放平的椅子。在半夜没有游客的时候,他们可以靠在椅子上一会儿。然而,它仅限于此。为了防疫,空机场不开放,夜间气温“冷”。

一个工作组为夜班服务员准备了毯子御寒。即使有毯子,也不容易真正入睡。他们必须将手套、口罩和护目镜戴在身上8小时,他们的舒适度非常有限。

“毕竟,在谈话时,我们和那些返回上海的人之间只有一张桌子。保护得好可以保护每个人。”杨勇说。

早上5点,睡不着的杨勇在中转区闲逛。当时没有航班来港,在上海各区机场值勤的“大白”在没有空间隙的情况下,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这张照片是杨勇用手机拍的,并上传到了他的个人微博上。

对于热爱新闻的杨勇来说,这是一份普通的个人经历记录。他没想到这个微博会吸引很多网友的注意。

“其实,一直都是这样。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

杨勇说。在他看来,这是机场驻防队的正常工作。自3月7日在浦东机场第一次值勤以来,杨勇一直在浦东机场值夜班和中班。每天晚上他值班的时候都会上演类似的场景。

整个闭环中的一个螺钉


“其他人工作比我努力得多。”知道记者需要采访,杨勇拒绝了:“我不认为我做了什么。”杨勇本人和他拍摄的人是上海16个区的机场工作人员。为了一天24小时值班,每个岗位将有一个以上的班次。它们就像整个封闭循环中的一颗螺丝钉,对于最终回家的旅行者来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很困难的。即使他们彼此不太了解。工作时,他们全副武装,看不清对方的脸。16个区的看守日夜不停地轮换,很难记住彼此。白色防护服形成了他们的统一印象:“大白鲨”。

金山“大白”一条56万+阅读量的微博 引出了一段背后的故事

工作后自我隔离

杨勇说,如果我们必须找出这份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区别,那可能是:“它更接近于流行病。”

杨勇仍然记得3月13日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ca936航班发现四名体温异常的乘客和两名服用感冒药的乘客的情景。机场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各个地区的警备区询问ca936的乘客情况。

"在那个时候,很明显我们非常接近这种流行病。"

杨勇说。为了妥善安排返回上海的旅客的隔离,驻防队将对旅客进行登记,帮助他们与社区和集中隔离点联系。在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和返回上海的乘客之间只有一张桌子。

为了确保周围人的安全,杨勇自从加入警备队后,就一直在业余时间隔离自己。

我的工作目前在网上完成。自从我加入卫戍部队后,就没去过这个单位。”杨勇说。

尽管如此,杨勇说,在这份工作中,他感受到的最大的情感不是恐惧,而是苦恼。

"这些乘客很累,甚至有点尴尬。"杨勇描述道:仔细看,他们都很年轻。再仔细一问,就是我们金山区的孩子,连他们的家人都住在我们附近。"

一位从意大利回到上海的大学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女孩19岁了。她在回家的路上颠簸了40多个小时。她从米兰一路转到了德国、韩国和北京,最后回到了上海。”杨勇说,这个小女孩让他想起了他认识的仍在学习的孩子们。

金山“大白”一条56万+阅读量的微博 引出了一段背后的故事

“我很高兴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他说。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金山“大白”一条56万+阅读量的微博 引出了一段背后的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