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38字,读完约8分钟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嘉定也是如此。1978年,嘉定率先在全市10个郊区县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吹响了富民强农的号角。

历经40年的艰辛,从建设新农村、美丽农村到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嘉定敢于冒险、勇于尝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平坦。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美丽和谐的景象。

变化:从星光照明到明亮照明

改革开放带来了嘉定农业的改革。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得到全面推进...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和最伟大的作家。随着农业发展指标的提高,嘉定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清晰可见。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改变,从30头母猪的风暴开始。1977年,马陆公社北关大队种猪人何小笛饲养的30头母猪,产下470头仔猪,按生产过剩奖励规定,可获80元奖金。出人意料的是,当1978年达成和解时,奖金数字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花了一个多月才实现。虽然这一过程经历了许多波折,但它拉开了改革的帷幕,嘉定开始全面推行责任制。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在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一麦两稻、养猪养鱼”的单一农业模式被彻底打破。20世纪80年代,嘉定被确定为食用菌重点生产县之一,蘑菇、香菇和金针菇形成规模化生产;作为全国大蒜出口基地,嘉定大蒜出口量最多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白色蚕豆不仅供应日本等地,也是上海城隍庙五香豆最正宗的原料;传统的黄草种植再次兴起,草编厂的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著名的马陆葡萄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种植的。从葡萄种植到技术创新,再到品牌引领,马陆葡萄不仅在嘉定生根发芽,而且享有广泛的声誉。据统计,在早期,种植8000亩葡萄的收入是每年300万元,但现在种植4000多亩葡萄的收入可以达到每年近1亿元,所以一大批种植者变得富有。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这一时期,锄头镰刀在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渐渐远去,粮食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外港和华亭的高水平粮田不断涌现。截至2017年底,嘉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7514亩高等级粮田和2445亩设施菜地。全区粮食干燥能力为2852吨/批,粮食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比例为98%,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水产养殖业已经从传统的家庭养殖逐步发展到大市场、大流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至此,嘉定县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零星蔬菜水果和猪、牛、鸡、鸭等传统养殖业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特色农业的繁荣,如华亭的哈密瓜、徐兴的万金观赏鱼、永惠湖的羊和黄瓜、外港的蜡梅、嘉定工业区的草莓和朱樵王鸽、安亭的银杏。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随着物联网、物联网+等一系列新兴技术融入农业领域,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物联网技术,华亭哈密瓜和马陆葡萄的每一个种植环节不再依赖于经验和感受,而是有着坚实的数据,便于保管员及时做出相应的操作。嘉定区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自动化、智能化、远程监管的农业生产场景已经在嘉定区实现,并将越来越普遍。”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从“星光灿烂”到“灯火辉煌”,嘉定农业正以新的姿态向前迈进,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头脑的产业。

破茧:从穷乡僻壤到美丽的乡村

当我们40年前提到农村时,我们无法摆脱破碎和贫穷的形象。然而,随着改革的大浪潮,嘉定农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美丽的乡村,与城镇相连,不会被城镇遗忘,已经从茧中出现。

最直观的感受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华亭镇茅桥村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典范。2006年,茅桥村启动了农村住宅一期改造工程。在保留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住宅立面进行了改造,对厨房和浴室设施进行了改造,清理了河道淤泥,修建了道路,重建了桥梁,接收了污水管道,并进行了美化和绿化...似乎一夜之间,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桥流水伴随着粉墙和瓦片。一期改造工程完成后,30多万游客来到这里观光。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不仅是茅桥,近年来,围绕“美丽嘉定”建设,嘉定不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出现了大禹村、北关村等一批建设美丽农村的示范村。

目前,嘉定区已完成全区146个村8.5万户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实施了2万多户的改造。在美丽农村建设中,我们注重项目的集聚效应,整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管网改造、天然气管网建设、道路建设、农田林网建设、村庄改造等。据统计,2016-2017年,区级财政投入5.7亿元,用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农村建设。2018年,嘉定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预计投入7.4亿元支持美丽农村建设,比上年增长30%。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城市边缘的小村庄和大面积绿色生态农业使整个地区的城乡面貌越来越美丽。改革开放以来,嘉定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林业发展。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县和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至2003年,全区共建成13个大型经济林和生态林,包括1000亩苗木基地、1000亩丰产速生林、1000亩银杏园、1000亩果园和1000亩生态观光园,总面积13950亩。同时,一批高质量的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大型公共绿地和农村公园相继建成,为嘉定城乡增添了浓厚的绿色色彩。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2017年,上海“最狂野”的郊野公园——贝加郊野公园一期试运行。仅在一年内,它就成为许多城市人的“净红”出气筒。无论是秋天的稻浪,还是春天的绿波,都展现了乡村独特的美丽风貌。

收获: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必须强大,农业必须强大;中国想要美丽,农村必须美丽;如果中国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富裕。”其中,生活好是根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嘉定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村民们在享受蓝天、绿地、净水等优质环境的同时,也分享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金山银山”。上世纪70年代,农民“背对天,一熟一稻,一熟一麦,老无所依,种田到死”的感觉,已经被“农民不应该光着脚种地,应该用锄头和铁来装饰,一年10万也不稀奇”所取代。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范建明来自嘉定工业区灯塔村,世代以农业为生。他算了一笔账:去年,家里种的草莓约10万元;妻子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年收入5万元;我儿子在一家外企工作,年收入15万元;有了父母的养老金,全家人的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四十年前,整个生产队的农民总收入只有十万元."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据统计,在过去的40年里,嘉定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了40多倍。正在实施的农村振兴战略为嘉定农民的“钱袋”确立了新的目标,不断增强农民的幸福感、收益感和安全感。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带来了就业方式的外部变化,也带来了内心生活体验的变化。过去,农村人喜欢在城市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务农。“80后”陈晓东是新时期的职业农民。几年前,他辞去了工厂的工作,现在他每天都去一个家庭农场工作,年收入约为10万元。对他来说,务农已经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阐述使他对农业充满信心。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近年来,随着都市特色农业的普及,马陆的葡萄、华亭的哈密瓜和灯塔村的草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到农村去。这也使得嘉定农业走向了三次产业倍增的乘数效应,不仅推出了多条乡村旅游线路,还积极打造了两个重量级的乡村综合体,即茅桥市场和向阳村“乡村新天地”,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的渠道。目前,茅桥市场已经试运行。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在村民增收的同时,嘉定县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方面,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权属登记发证,确保农民流转收益;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会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土地和财产租赁监管平台建设和“三资”监管平台使用管理。这样,产权进一步明晰化和固化,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产权和收益权。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2018年,作为新时期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农村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新高潮。嘉定将加快农村道路、污水管网、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施美丽农村建设等政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经过蝴蝶变迁,发展水平和历史地位的提高,嘉定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未来是光明的。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敢闯敢试 嘉定三农“化茧成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