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66字,读完约8分钟
自今年1月21日第一个居民区垃圾分类定点投放试点以来,聚源新区展开了一场艰苦的生活垃圾分类战,并设定了“全年推进90%以上居民区实施垃圾定点投放”的目标。
垃圾处理点大幅减少后,居民如何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对于那些坚持教学的人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让年轻人热衷于参与垃圾分类?针对垃圾分类推广中的这些普遍问题,聚源新区直接触及痛点,并逐一实施政策。
①在聚源新区垃圾分类人才大赛中,参加比赛的外国朋友特别引人注目。
②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
③建宁坊是聚源新区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和定时定点投放的社区。
不方便的人的做法引起了热烈的掌声
到处都是垃圾桶,随时随地扔垃圾的便利性消失了。为什么这种“不方便”的做法能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记者走访了聚源新区的一些社区,从一些创新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嘉丰社区嘉华居社区有802户。从今年2月11日开始,垃圾定点定期投放已经实施,投放率达到90%。垃圾处理点的数量已经从22个减少到4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居民投诉。“红与黑名单起到了作用。”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周一围用一句话说明了这个秘密。
起初,社区采取了“人对人”的策略,但效果并不好。袋装垃圾仍不时出现在楼道口或路边,生活垃圾也经常出现在建筑垃圾场。针对那些坚持教学的"老赖",社区利用技术防御设施寻找垃圾的源头。此举立竿见影,那些“蒙面人”和“穿皮草的人”在高清监控设备下展现了他们的本色。居委会干部、楼领导和志愿者一次又一次地来上班,“老来”逐渐养成了定时定点扔垃圾的习惯。
对于那些屡次乱放垃圾的居民,社区在问题居民所在的走廊上贴了一张“红黑榜”,并通过探头捕捉到的“模糊经验值”含蓄地指出楼内有不符合社区垃圾分类惯例的居民,同时积极分类的居民也反映在这份名单中。结果,乱扔垃圾的居民数量大大减少了。“随着大家对垃圾分类意识的逐步提高,‘红黑榜’今后将被取消。”周一围表示,该社区计划购买一台垃圾处理器,将湿垃圾转化为花泥,这样社区就可以自己“消化”湿垃圾。"然而,对湿垃圾的要求极高,需要达到100%的纯度."
凑巧的是,嘉盛社区也设立了一个“红黑榜”,由一个表扬栏目和一个曝光栏目组成。其中,表扬名单用于公布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党员和群众的照片,曝光栏用于公布居民不定期投放的照片。名单公布后,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除了“红黑榜”之外,聚源新区的一些社区也科学地设立了点,以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在明帝北水湾社区,虽然只有三个垃圾投放点,但每个家庭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投放点。居民王兰告诉记者,以前在地下车库里疏散垃圾桶很不方便,但后来发现车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我理解这种做法。
在生活垃圾清理整顿的同时,聚源新区仍在推进预约上门收集和运送建筑垃圾的工作。在友濠城社区,居委会、联办、物业公司共同讨论了方案,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和机制,并从3月1日起正式启动了建筑垃圾上门收运预约工作。
鼓励年轻人参与垃圾分类
在明帝社区、北水湾、聚源新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时在社区内穿梭,劝阻不正当的垃圾运送行为,有时守在定期运送点,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指导。他们是一群志愿者,是社区中热衷于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的主力军。
70多岁的老包是这个志愿者团体的成员。今年2月,在得知社区正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后,他第一次报名,每天在社区巡逻8小时。两个多月来,老包的“固执”已经在社会上出名了。有一次,一个居民来到常规的投递点,看到那里的垃圾桶已经被移走,于是他把垃圾扔在地上。老包看到后,立即上前阻止,但居民不理他,准备转身离开。固执的老包不肯放弃,坚决地说:“这段时间你不能在这里扔垃圾!”几句话后,这位脾气倔强的居民变得温和了。
在许多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主要是50或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比之下,年轻人的参与率不高。在北水湾著名的大厦里,由年轻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今年2月,贝加社区党支部书记江子舰召集社区青年党员开会,动员大家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80后”夫妇庄亮和季立思在会后第二天就报名了。他们两个的工作单位都在闵行,来回40多公里。他们在工作日回家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但是,他们认为,“上海已经立法对垃圾进行分类,所以最好早点加入,多学习分类知识。”
江子舰承认,动员年轻人参与垃圾分类比动员老年人更困难。不久前,江子舰接到了市民热线12345的电话。原来,一个年轻的居民对社区垃圾桶的减少提出了质疑。从今年2月11日开始,北水湾名居全面启动定期定点配送,取消了20多个配送点,只剩下3个点。这一举动让许多居民感到不舒服。接到电话的那天晚上,江子舰找到了那个居民。“明天我们将为垃圾分类党员开一个宣传动员会。如果你有空,来听。”居民如期到达。经过一番解释,居民终于明白了定时送货的初衷,当场签署了为党员服务的承诺书,成为了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垃圾分类成为国家行动
4月3日17:30,聚源新区嘉福社区建宁坊20号楼一楼入口拥挤,正是下班时间。路过的居民以为附近发生了冲突,他们停下来观看,在场的居委会干部没有停下来,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我们需要的是这种效果。”嘉福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建国说。原来这是一个在走廊里的现场会议。同一天,小区物业人员发现20号楼的居民在楼门口扔垃圾袋。可以合理地说,我们只有通过调出监控记录才能找到发起者。然而,高建国觉得,首先,没有必要伤害人的脸;其次,他只是利用这个机会聚集居民、建筑领导人、财产等。好好讨论垃圾分类。这就是为什么召开这个现场会议。
今年1月21日以来,建宁广场实施了垃圾分类和定点投放,垃圾投放点由原来的7个减少到3个。作为聚源新区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和定点配送的社区,建宁坊寄予厚望,但高建国心里没有底。“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改变居民多年养成的习惯。”这是事实。志愿者杨雪兰一直值班到除夕,春节期间只休息了三天。当她遇到没有垃圾分类的人时,她会帮忙分类,当她不想把垃圾扔在垃圾站时,她会帮忙跑腿。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杨雪兰逐渐发现了一些门道。“对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些人在被说服时可以听他们的,有些人必须先解释利害关系,然后才能认真对待。”
建宁广场于1998年竣工交付,共有568户居民,其中大部分是自住户。情况相对简单。方圆18.6平方公里的聚源新区共有54个居住小区,其中包括17个搬迁小区,出租屋13000套,部分小区出租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流动人口比例如此之大的地区进行垃圾分类并非易事。
社区普遍反映,在推动垃圾分类定期定点投放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人们不能见面、不能交谈,自然也就不能深入人心、做得好。聚源新区房屋管理处处长钱莹说:“最难的是租房者,人们往往找不到他们。”为此,聚源新区将垃圾纳入新的租赁合同,并设计租赁保证金作为约束条款。当然,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不是罚款,而是让住户注意垃圾分类。
除了租户,聚源新区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一项全国性的行动。对老年人,积极推进“绿色账户”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对于学生,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环保护照活动;对于年轻人,在微信上开发一个小的垃圾分类程序。您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和提出建议来节省积分并将其兑换成文创产品。
目前,聚源新区已在19个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平均每日垃圾总量减少82桶,干垃圾减少196桶,湿垃圾增加114桶,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根据计划,聚源新区将在5月份推动60%以上的住宅小区按时交付,90%以上将在全年完成。聚源新区成立了四个评估小组。通过对高峰定期投放期和非定期投放期正常垃圾的源头分类进行现场观察,以及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进行问卷评估,对社区分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纳入社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