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8字,读完约2分钟
根据嘉定区,嘉定的“科技城”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嘉定种植“梧桐树”,等待“金凤凰”,引进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努力打造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先导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我有而别人没有”的工程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科技创新成果由“纸”变“钱”,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使激光产生发射太阳能。关键是一小块钕玻璃。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细机械研究所激光钕玻璃项目的实验初期,玻璃爆裂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有一段时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推广陷入了僵局,项目负责人胡丽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经过多次讨论、争论、推翻和重新开始,胡丽莉和他的同事重新设计了新的隧道窑结构。半年后,一整块紫色玻璃慢慢地从窑中出来。去年,世界上第一条大型激光钕玻璃连续熔化生产线成功实现了钕玻璃的大规模生产,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胡丽莉团队建造的熔线已经为申光系列等设备提供了1000多块大尺寸钕玻璃。
嘉定有许多由科研机构开发的“高精度”项目,实现了局部改造。上海微技术研究所组建了世界级的R&D团队、工程团队和管理运营团队,并完成了其8英寸R&D试点线的建设。上海吴颖研究所研制的国内首台质子治疗装置进入安装阶段,开始了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等项目的中试和产业化...这些世界级高科技“黑技术”产业化后,将成为嘉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有力支撑。
9月份以来,赵敏所在的嘉定电信大楼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的办公环境是全景玻璃,每年夏天下午的室内温度都高得离谱。有了新技术,夏天的室内温度比室外低得多。”赵乃口提到的新技术是上海理工大学开发的先进节能镀膜玻璃。其大型玻璃镀膜R&D中心也已从虹口区搬迁至嘉定工业基地,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嘉定电信大楼是其生产试点阶段的示范应用项目。
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嘉定与落户区内的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签署了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协议,并合作建设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定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登陆,注册资本超过8亿元。截至2016年底,嘉定已有270家科技企业落地,年产值超过60亿元。
尽快让一批龙头项目“落地”,加快落地、建设和生产,尽快产生效益,已成为嘉定行政服务和产业部门的共识。今年,嘉定与“奥的斯机电电梯”等40个项目签约,单个项目最大投资20亿元,总投资超过122亿元。
几年前,三个年轻人带着他们的发明专利回到嘉定。几年后,在第18届工业博览会上,他们创立的“赫赛科技”凭借其最新产品表现出色。“海赛科技”不仅自主研发了世界上首个无人机载激光甲烷遥测系统,用于自动检测住宅建筑室内气体,还在中国推出了无人驾驶32线激光雷达,其性能指标达到当今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嘉定已支持143个区级产学研合作项目,800万元的支持资金带动了R&D数亿元的投资。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组数据是相当丰富的:今年上半年,嘉定区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分别为5703件和3172件,在全市排名第三;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24.5%,授权数量同比增长34.1%。去年获得区级一、二等奖的发明专利只有4项被转化,相关产品已生产销售,销售额约3亿元。
今后,嘉定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大型和成长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未来三年,通过加强申报和咨询,实施区镇联动培育,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达到700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嘉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转移和转化的常态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