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3字,读完约4分钟
据嘉定区新闻报道:在社区里,走廊已经变了,堆积的杂物已经被清除,墙上有更多美丽的充满嘉定氛围的壁画,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在商业区,商店变得很漂亮,印有各种广告的遮阳篷被集中清理,甚至路边的垃圾桶也像新的一样明亮;在道路上,人们更有礼貌,行人涌向道路,车辆行驶不文明等现象消失,重要路口、重要时段和穿绿色背心的创成志愿者帮助指挥交通;申请窗口的服务更加贴心,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问题,主动引导,让越来越多的工作项目能让人们少跑腿,不跑腿,让市民感觉更温暖、舒适、方便、高效。
目前,嘉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即将迎来为期三年的“大考验”。以此为起点,全区环境和公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价值”不断提高。
“创建一个城市永远在路上,文明建设永无止境。我们必须通过创建一个城市来保持和加强“成为一个饱经风霜的人”的效果。”在嘉定,这已经成为共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嘉定区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的有效载体。全区各单位不断探索创建城市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公众对创建城市的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提高能力,不断完善创建城市的长效机制
只有形成长期的工作体系和机制,阶段性工作才能成为新常态。在城市管理检查、社区自治、文明服务等方面,嘉定各单位齐心协力,逐步形成了“文明城市不断提高”的常态化长效机制。
走在塔城路上,街上有一家又一家的商店。9月1日,城管队员马高猛独自在街上巡逻。走了整整一个小时,移动计步器跳了7000级。与过去相比,这里最大的变化是减少了跨门操作,沿街没有成堆,许多街道干净整洁。
马高猛在嘉定镇城管中队工作了两年。嘉定开始创建城市以来,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工作服务的变化。嘉定镇城管中队负责17个大大小小的路段。为了提高管理和执法效率,中队今年改变了服务模式,打破了原来的三人服务模式,建立了一人一路一档的服务模式,每个城管队员被授予“11路领导”的称号。“十一路”靠双脚。在马高猛看来,这些步骤并没有白费,这让他有时间与商家沟通,这有利于线索的收集和街道的日常管理。在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中队自发案件数量同比增长35%,快速到达和处置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热线投诉数量同比下降36.8%。
社区自治使文明形成正常状态。在聚源新区贝加社区,150名党员志愿者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橙色卫士”。志愿者活跃在每一条街道和小巷。在贝加社区的街道上,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打扫着;在红绿灯旁边,志愿者耐心地劝说路人遵守交通秩序;在宣传栏的另一边,志愿者们不知疲倦地工作,清除“牛皮癣”...
2014年,市委书记魏从市区搬到了市内的佳亭社区。当她听说社区招募志愿者创建一个城市时,她成了第一批热心公益的“橙色卫士”。魏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她联系了她自己的高层建筑的1至7层,并负责检查走廊的卫生状况。“走廊里的儿童玩具、烟头、电动车和杂物都到门口来劝他们。虽然有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一些大问题上,大家还是可以听的。”魏说道。
对于窗口单位来说,文明服务的“附加值”非常重要。在邮政储蓄银行嘉定支行,服务大厅里放着一本意见书。每天下班后,值班经理都会把当天意见书中的信息读给同事听。"今天银行导游的笑容很美!"一位市民在他的意见书中匿名留下了一句话,但是工作了一整天的工作人员心里都很高兴。建国以来,邮政储蓄银行嘉定支行工作人员的共识是让服务更加积极,让笑容更加灿烂,让说话更加文明。今年,世行还成立了首个创建城市志愿者服务团队。早上,在营业点开放之前,一群志愿者将清扫营业点前面的道路,将停放的车辆摆放整齐,并清除无障碍设施前面的障碍物。
今年3月以来,嘉定区创新办每周组织对各街道镇和委托办事处进行评估和监督,每月举行一次监督情况通报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区域、谁指定负责”的整改规定,明确所有接到区创新办整改通知的受委托办事处和镇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整改并反馈给区创新办。对在创建城市工作中不负责、不作为、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