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2字,读完约2分钟
“最近,我发现你总是在敲你的手机,而且不太好用。今年你能种这个草莓吗?”面对妻子的指责,邵华感到很不自在:“我看到了一农信息社的信息员潘道静,还有我推荐的天关甲应用。”时代变了,互联网种下了土地。你明白吗?”邵华夫妇是嘉定工业区的草莓种植者,潘道静是上海第一批专业农业信息机构的信息员。过去,很难找到一个能回答问题的种植专家。邵华在处理耕地问题上主要依靠经验。自从通过益农信息社下载了田关甲的应用程序后,他不仅可以向全国各地的农民提问,还可以实时看到“农民圈”中同行的动态。
用网络思维来耕地可靠吗?种植者费薛莹已经尝到了甜头。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借助“蔬菜管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费阿姨在该平台上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0万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需要一个惠及农民的专业信息社会。根据农业部的要求,伊农信息社会应符合“六个自有”标准,即有场所、人员、设备、宽带、网页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因此,有必要选择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建立惠农信息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基层服务设施和条件,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
经过初步调查和听取基层意见,嘉定区农委最终确定上海金梅生化肥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为我市首批专业农业信息机构。10月20日,两家专业农业信息机构正式投入运营。据报道,自8月份试运行以来,信息社会已经为8000多人提供了在线和离线服务。伊农信息社会作为农业部“进村进户”信息工程的重要载体,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农民,提高了农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到2019年,上海将建成1000多家标准信息机构和约100家专业信息机构。
对嘉定而言,两家专业农业信息机构的开业,只是嘉定农村信息服务在新时期的第一步。嘉定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庄洁告诉记者:“你能探索农村信息服务从单纯的公益性走向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吗?这是未来的重点。”未来,嘉定将依托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活力的农业企业,利用其在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以返利的形式探索信息人员和信息社会的成本。企业将接管政府的公共福利,并通过服务内容的扩展为信息社会的可持续运行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