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1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第一批全国五大代表性传承人宣布,嘉定竹刻传承人王伟、南翔馒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建刚入选。这不仅是对其非遗传性的认可,也是对嘉定“沉睡”文化逐渐成为苏醒的肯定。嘉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激活”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文化部门面临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嘉定着力实施非遗产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人物和古建筑“振兴”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果不动声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动”了,存放在文物单位的文化资源就会真正“活”起来,价值就会得到优化和提高。”该地区的文化部门对此非常了解,并在几年前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我终于长大了!”不久前,普陀区金华中学的成人仪式在嘉定夫子庙举行。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30多名高三学生表演了传统的成人仪式"加冠"和"加毯",并宣誓成人。近年来,嘉定博物馆对夫子庙、儒学和孔子文化大做文章,充分发挥其在传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优势。“激活静态文化遗产不仅传承了人性的精髓,也使孔庙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生。”区文化广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激活传统文化,嘉定经常让博物馆的特色收藏和优秀的展览项目出去。5月10日,嘉定博物馆专项旅游项目“中国科举文化展”在烟台博物馆开幕。通过文物、复制品、蜡像、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再现了1300年科举制度的兴衰,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
渐渐地“苏醒”也有了一些国家无形产品。比如嘉定竹雕,被评为中国第一批“非遗产”,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嘉定竹雕博物馆有100多件明清珍贵文物,可供市民参观。然而,这一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很少有艺术家精通竹刻。为此,嘉定让竹雕和徐星草编走进阳光坊和中小学教室,老师傅们手拉手传授雕刻和编织技艺。同时,社区居民和景区游客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更好地了解传统技艺。
与竹雕和草编相比,萌萌激活后的“小笼子”更具吸引力。随着竹笋破土而出,圆馍脸的出现,古彝园新代言人“小笼子”的卡通形象于年初正式亮相,同时推出“小笼子”娃娃、枕头等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以“达”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我们将‘非遗产’与创意设计和历史典故相结合,让‘活的’笼子能够进入更多人的心中,增强笼子文化的影响力。”古驿园的相关负责人说。无独有偶,被称为“东方尿童”的石童近年来也逐渐活跃起来。球头,圆头,红脸...2016年,张小阳,一个土生土长的男孩,为嘉定创作了卡通版的石头男孩。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许多市民的喜爱。同样受欢迎的是动画片《中国唱诗班》,它讲述了嘉定人在嘉定的故事。它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观看和转发的热潮,被网民们誉为“打开郭曼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