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05字,读完约10分钟
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部分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的意见》。在确保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评价模式,逐步建立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机制。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入围试点大学。参见
——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强基础项目主要选择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感兴趣、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相关高校应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代文献学等相关专业。
——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试点。在初始阶段,选择一些“一流大学”来建设大学和开展试点项目。相关院校可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综合计划。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各种因素研究确定了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和强基础计划。从2020年起,高校原有的自主招生方式将不再使用。
——改革招生选拔模式。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学生招生多维评估模型。高校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评估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评估后,高校根据其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评估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分数比例不得低于85%)综合考生的综合得分,并根据其综合得分由高到低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中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相关大学可以制定入围考试的条件和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必须参加统一的高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自主制定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的培养方案,并采用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顺利获得成长和发展,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高校可以优先推荐研究生、直接博士、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等。探索建立生医结合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育人合作,探索建立与重大科研任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原则上,通过强基础项目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以外的专业。
——完善公平公正保障机制。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化考点必须安排严格的大学考试、笔试和面试,面试应采用专家和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记录。完善信息公开,加强违法行为的查处。将强基础计划的招生和人才培养纳入检查监督范围,建立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
10问答详细介绍如何注册学生
1.请介绍实施“强基础计划”的背景。
答: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学生综合评价、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的学生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深造等方面表现突出。但是,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招生与培训衔接不够、个别高校的科学评价不够、个别考生提供的专业资料不真实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评估和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机制。从2020年起,高校原有的自主招生方式将不再使用。
2.请简要介绍实施强基础计划的一般考虑事项。
答: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基础计划》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完善以德育人的实施机制,探索多维度评价模式,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人才选拔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首先,在改革方向上,要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相结合。重点挑选一批有抱负、有兴趣、有才华的年轻学生进行特殊培训。
第二,在制度设计上,应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短录取的依据,完善制度和机制,有效保障招生考试的机会公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平。
第三,在评价模式上,应与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以教育为本,探索招生中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改革协调方面,它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3.强基础项目的注册方向是什么?
答:强基础项目主要选择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感兴趣、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相关高校应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代文献学等相关专业。
4.请简要介绍实施强基础计划的高校范围。
答:在初始阶段,一些“一流大学”被选为试点大学。相关院校可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综合计划。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招生和人才培养计划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强基础计划下研究确定高校招生规模、专业和规模。
5.强基础项目的注册程序是什么?
答: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了“强基础计划”年度招生简章。四月份,符合参加考试要求的考生可以在线报名参加强基础项目。6月,所有考生都参加了统一高考。6月25日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相关高校提供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各高校根据高考考生成绩,按照各省(区、市)强基础项目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评估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7月4日前,高校将组织考试。7月5日前,各高校将按照高考成绩、综合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比例,综合考生的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候选人的意愿,将根据他们的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布录取标准。
一起看看具体的报名程序
6.对于少数具有优秀专业的学生有什么特殊考虑?
答: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中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相关大学可以制定入围考试的条件和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高校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考试,符合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学生所在地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录取。各省(区、市)高考考生分数原则上不应低于一批本科招生的最低控制分数(合并招生的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
7.为什么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才安排大学评估的强基础计划?
答:高考成绩公布后,高考成绩将在强基础项目的录取中发挥两个重要作用:第一,它们将作为入围大学的考试条件。强基础计划取消了竞争证书、论文、专利等的做法。作为入围高校的考核条件,并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第二,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坚实的基础计划改变了独立招生“降低分数”的原有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转化为综合成绩,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体现了对学生更全面、更全面的评价。其中,高考分数比例不得低于85%。
8.在强基础项目的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新措施?
答:强基础项目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制定一个单独的培训计划。高校可以为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安排班级,提供一流的教师,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原则上,通过强基础项目录取的学生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以外的专业。
第二,畅通增长和发展渠道。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高等院校可以优先推荐不经考试、直接学习、公派出国留学、奖学金等的研究生。探索建立生医结合的培养模式。
三是通过科教促进合作教育。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综合研究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吸引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与重大科研任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强化质量保证机制。建立科学的多阶段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项目的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和科学分流。建立学生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控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9.在“强基础计划”下,如何确保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答:基金会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第一,严格审查高校。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学院评估,并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安排笔试和面试。面试时,专家和候选人采用“双随机”的方式抽取,整个过程都被记录下来。二是加强信息公开。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第三,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将强基础计划纳入检查监督范围,建立动态进出机制。违反法律法规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强基础计划和最初的独立招生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选择方向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择“具有专业和创新潜力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择“有兴趣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第二,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不限制高校招生的专业范围;强基础计划强调基础学科的支持和领导作用,重点是安排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哲学、古代文献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招生。
第三,参加学校考试有不同的理由。自主招生的最终入围者主要基于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础计划的最终入围者是基于考生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以及极少数在相关学科中有杰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大学可以制定入围者的考试条件和方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第四,录取方式不同。自行报名采用降低分数的方法,可以降低到最低线;“强基础计划”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低于85%)、综合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转化为综合成绩,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报名,体现了对学生更全面的考核。
第五,不同的培训模式。有关院校对自行招生的学生的培养方式没有作出特殊安排;参加“强基础计划”的学生将实行小班教学和导师制,探索“博士研究生对接”的培养模式,以畅通学生成长发展的渠道,实现招生与培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