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8字,读完约5分钟
几天前,住在古北路433号的居民迎来了一个无人值守的新型智能车库。只要您注册并刷卡,您就可以一天24小时随时进出、停车和收费。满是杂物的车棚已经完全更新,几十个停车位已经释放,彻底解决了小区安全隐患和居民停车位不足的矛盾。
今年7月以来,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对辖区内旧公房小区普遍存在的车棚堆积、火灾隐患、乱收费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在38个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实施了智能车棚改造,实现了无人值守、24小时监控、住宅小区后台信息联动等多方面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车棚的后续管理、收费和维护都是由居民自己解决的,一套类似小企业管理的自治措施正在天山路街逐步推广。
车棚的姓氏从“私人”到“公共”
我一走进古北路433号的住宅区,平坦的路面,整洁的车棚外观,整齐排列的充电装置,让人觉得虽然住宅有点旧,但却散发出居民喜爱的活力。刷卡后,车库的门被推开,宽敞明亮的停车场几乎一尘不染。自行车、轻便摩托车和电瓶车整齐地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尽管车棚内外都没有警卫,但一切似乎都井井有条。
“五个多月前,有两张桌子,一大一小,摆满了塑料瓶。门口有床垫、橱柜和电风扇,我不知道该去哪里取。更别说停下来了,这条路走不了。”仙霞小区党支部书记刘贤民告诉记者,世博会期间,在天山路旧社区修建了一批开放式车棚,该社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但由于收入等问题,该物业不愿接手,所以街道聘请了专人负责车棚,让他住在车棚里,但同时他还得承担社区的保洁工作。
“当时没有办法,现在看来,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由于看护人在棚内生活和饮食,棚内的一些停车位不能正常使用,生活所需的液化气钢瓶、外接电线和水管也是社区的安全隐患。此外,车棚管理员逐渐将社区居民丢弃的家具和建筑垃圾搬回车棚,住在车棚里的人数从一个到两个,再从两个到一个,直到三代人和五个人住在这里。
居民们最头疼的是车棚里不合理的收费。“自行车一个月30元,助力车60元,给电瓶车充电要额外收费。”价格经常变化,而且完全不规则。”此外,为了增加收入,看守人经常为外卖送餐人员提供电瓶车的充电空间,并自己给他们充电。需要充电的居民往往等不及充电桩,停车棚也是徒劳。
今年7月,天山路街道正式启动智能车棚改造试点项目,位于古北路433号的“难”车棚首次面临改造。天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伟告诉记者,经过街道、居委会、派出所等部门的挨家挨户劝说,看守人最终被说服离开,车库公共空房腾空。
居民从他们自己的管理层引入价格杠杆
在安装了ic卡、两台高清摄像机、一套完整的“保安”系统、应急照明设备和专业充电桩后,智能车库的硬件系统于今年8月进行了更新。然而,如何管理成为下一个问题。
“街道可以在过渡期间支持社区,安排清洁人员和更新硬件系统,但真正的管理取决于住宅区本身。”天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潘岷认为,通过车库的自我管理,调动旧社区居民自治与共治的新活力,是车库真正“智能化”的关键。
仙霞小区再次成为试点社区。8月底,小区成立了小区车库自主管理小组,14名居民志愿者参与车库的日常维护,每个志愿者每周花半天时间巡视小区内的三个智能车库,查看是否有硬件损坏或明显的垃圾。同时,需要使用车库的居委会、物业和业主共同制定《智能车库停车须知》、《收费安全须知》和停车收费标准,每月停车收费价格由居民自行确定。
仙霞小区的党员、居民裴凌、吴分别在棚内承担出纳、会计工作。他们俩在这个住宅区住了30多年,66岁的吴阿姨退休前是一名高级会计师。“居委会每半年向居民收取一次停车费,我把它们存在银行里。之后,如果您要支付维护费、电费、智能车牌费、出入卡费和安全系统信息费,吴先生将负责核算。”裴凌表示,根据计划,管理团队将每六个月与居委会一起向居民公布费用的使用情况,以使一切公开透明。
不仅居民自己负责管理停车费,长宁区的企业也加入了智能车库的探索团队。在仙霞小区安全办公室主任张的手机桌面上,一款名为“第一”的手机应用脱颖而出。他告诉记者,这款应用是由上海魏云物联网有限公司开发的,注册地在长宁。通过车棚内安装的保安系统,该应用可以24小时远程感应烟雾、有毒有害气体和进出车棚的人员,并随时向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发出报警,从而实现对车棚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和管理。
截至目前,天山路街38个政府管理的车库已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停车位总数从1600个增加到1860多个,已释放260多个停车位。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街道将进一步探索“综合管理+居民自治”的智能车棚管理模式,引导居民和企业参与社区软硬件更新,共同打造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