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0字,读完约6分钟

渐康街每隔一两年就会举办一次家庭档案展览。在前九个事件中,已故“扑克之王”董莺的个人创业史,半个世纪前蔡祖禹的选民证,陈洪康老人的“洪康体育文化收藏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世纪50年代初,我出生在上海郊区的一个叫余家桥的村子里,这里是渐康街海上华亭的原址。20世纪80年代以前,沪闵路只有一条路,余旭线只有一辆公交车。我得去镇上买吃的。”

5月26日上午,徐汇区档案局与渐康街联合举办了上海“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徐汇分局举办了渐康街第十届家庭档案展。在活动中,来自渐康街不同家庭的七位叙述者向大家讲述了渐康区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1993年,沈之星的家搬到了以前的老房子。

沈之星就是其中之一。66岁的沈是一个健康成长的人。1992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渐康新村街建成了上海第一个体现90年代现代住宅设计、工程优良率达95%以上的住宅小区,并命名为“乐康社区”。老沈说,他正在看着这个样板房社区一点一点地崛起。次年,渐康街正式建成,成为上海典型的大型住宅小区。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虽然街道历史不长,但大部分居民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或者已经从市区搬到了“老上海”,家家户户都能讲很多故事。因此,自2004年起,在徐汇区档案局的指导下,渐康街每隔一两年举办一次家庭档案展示。在前九个事件中,已故“扑克之王”董莺的个人创业史,半个世纪前蔡祖禹的选民证,陈洪康老人的“洪康体育文化收藏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孩子沈之星在他的家乡曲家桥

今年的展览一直持续到第十届。居民们将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和社会记忆融为一体,通过对家书的烘干、书写和谈论,不仅展示了多年来被珍藏的家人,也展示了一份属于上海的珍贵民间记忆。

沈之星记得,20世纪80年代,上海发展迅速,渐康地区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像许多村民一样,老沈搬去了他在曲家桥的旧居,一家人住在寿山广场的新家。“在短短的30年里,过去的田野变得繁忙起来。如今,健康的高层建筑比比皆是,商业无处不在,道路纵横交错,健康的变化代表着上海的变化。”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年轻的沈之星

据渐康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2月以来,该街广泛收集了社会各界来信,共收到626封不同历史时期的来信。作为社会变革的产物,所有家书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626封家书中,有7个家庭被从街上挑选出来接受采访,并被邀请展示他们的家书,内容涵盖了国家毁灭、野心、家庭教育、特殊教育关怀、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等主题。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此外,街上收集的信件还包含复试、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出国、下海、回乡探亲、两岸三通、股票交易、金融危机、抗震救灾等多种内容,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突出成就。

华亭今天出海了

一些信件的摘录

家中的一封信

笛福:(注:真实姓名李福康)

这些天你在做什么?我想你一定很努力地使用你的大脑,阅读书籍,张贴大帖子,张贴小帖子,写作文,读好英语,做算术。你聪明又有才华,每个人都羡慕你。你的年龄,盛开,满月,就像东方的太阳,有了这样的天赋,未来是无限的...让空写几篇作文,附在信里,让我读一下,好吗?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杨尚之手写在灯下(注:真名蒋武贤)

8月13日晚上11: 30

(第一封信写于1940年8月13日)

笛福:

仅在一周内,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妻子的平原海洋已经变成了一条血淋淋的沟壑,一个熙熙攘攘的岛屿,一个压抑和被忽视的神奇洞穴。到处生活是困难的,到处都是荆棘。路边,呻吟,叫喊,哭泣,不断地在我耳边发出。路边的长蛇形随处可见。今天,它又增加了,明天,它将日益增加和延长。我不知道是谁给的。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杨尚寿乐

写于12月14日下午2点

(第五封信写于1941年12月14日)

李福康1930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县乍浦镇。2005年,李福康将近70年来收集的42封信件全部捐赠给徐汇区档案局。这些信件的作者都是李福康的表兄弟,李福康于1922年出生在江武县。1937年的一天,江武贤目睹他的同伴在收账途中被日本鬼子抓住,并被捅死17刀。1940年,姜武贤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并改名为武义。1943年,他毅然前往新四军基地,踏上了救国之路。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从1940年8月到1943年8月,蒋武贤在抗日战争前后给李富康写了八封信。写第一封信时,姜武贤18岁,李富康10岁。一个是热血青年,另一个还是个孩子;在1943年8月17日的第八封信中,姜武贤已经离开上海去参军了。李福康说,每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或重大抉择时,他总是会拿出堂弟蒋武贤的来信,仔细阅读,以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1941年,李福康在上海复兴公园被拍到

立夫康

家信[/s2/]

妈妈:

我知道我是一个特别的孩子。我九个月前出生。因为脑瘫,我在儿科医院接受了康复训练。这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我母亲陪我来来回回。你总是鼓励我启发我。学习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开始时你的爆发力有多快,起步有多好并不重要,而是取决于你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你还在我的书房外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空日。在成千上万本书里旅行了几千英里,你坚持每年带我出去散步,不顾你身体的衰老和我旅行的不便。所以我们看了西湖上柳树和桃子的燃烧。看着点缀在天目山大峡谷中的奇石,享受山中清泉的清凉;想象蓬莱阁海市蜃楼,八仙渡海;在漓江景观中体验“船在水中游,人在画境中游”的意境...但是一英寸长的草赢得了多少爱。妈妈,我必须努力学习,要自信,要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

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带着最美好的祝愿

欢迎

养心条

杨新宇出生于2002年9月,是一个早产儿。2003年,9个月大的杨被诊断为脑瘫(痉挛型双瘫)。经过与学校当局多次沟通,小杨的母亲决定每天陪她上学,而他的父亲特意选择了夜班工作,这样她就可以不管晴雨,每天轮流推着轮椅陪小杨上学。在父母的鼓励和照顾下,杨一直和其他孩子过着同样的生活,今年她将升到三年级。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汇举办国际档案日活动 居民讲述家国变迁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