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1字,读完约3分钟
有人担心疫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进而影响订单能否及时交货。如果中国企业大规模违约,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信任和依赖。
在全国各地,恢复工作和生产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区,这一主题已接近尾声——记者近日从临港新区管委会获悉,临港新区工业园区1470家企业复工率已达到95%,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和数千个在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工作重心已转移到赶上疫情滞后的进度上。
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在最近的访问中,记者发现,每个家庭克服困难,以赶上计划的进展,和方法是不同的;但他们非常重视“不违约”,但他们都分享它。
上海新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临港新区集成电路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当公关高级经理李红向记者介绍公司复工的情况时,他多次提到,幸好最近销售旺季低迷,订单量不大,所以即使产能没有恢复,也能应付。
在Lenz集团亚洲总部,该公司运营副总裁兼R&D表示,该公司优先考虑客户订单。“在早期阶段工人和材料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违约。”
有些人认为企业可以利用疫情来避免在国际市场上被认定为违约。然而,并非所有甲方都能理解中国企业遇到的困难。新区一家垂直电子商务公司的董事长告诉记者,同意延期订单的外国公司与不同意延期订单的公司“几乎平分”。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即使对方答应延期,也或多或少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企业的痛点在哪里?支持力度应该有多大?如何准确支持?如何实现承诺?如何从临时应急措施顺利过渡到正常的长效机制。这些都是对治理能力和经营环境的考验,记者认为新区管委会上交的答卷让企业满意。
2月10日,新区出台了《全面防控临港新区疫情、支持服务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许多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认为,这16项政策“解决了关键困难”。
配套政策的落实也可以叫做“快”。企业通常早上申请,下午领取补贴。据报道,新区已向约200家企业发放了近2000万元的补贴资金。注意分配秩序——商业和私人建筑的租户受疫情影响很大,一些个体户的剩余资金很少,优先给予支持。
可以说,新区的商业环境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近日,管委会还下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区全面深化世界级商务环境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商务环境。该规划为优化审批、外籍人才的就业和居留、跨境业务等提出了全新的规划和标准。目标是总书记提出的“五个重要”。
新区期待从管委会到企业的长远未来,率先“不违约”,保持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