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5字,读完约4分钟
东方。新华网记者王6月30日报道:今天上午,浦东新区周浦镇七干村11组唐先生专程来到浦东新区农民集中居住基地,向周浦镇政府和周浦镇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表示感谢。
就在两天前,浦东新区完成了2197户相对集中住宅的签约工作,率先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2000户的年度任务。唐的家人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一直期待着看到几个群体住在附近的建筑。我没想到会这么快。”
唐·迪雅是七干村的一名村民。他最初的房子建于20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靠近s2高速公路和11号线轻轨。他们长期受噪音影响,村里的公共交通、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看到唐的新房子后,连连表示“满意”。“旁边有周浦医院、菜市场、学校和傅雷图书馆。它离市中心更近,出门办事也很方便。”
“为了让农民享受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新区将按照就近适应的原则,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房屋作为集中居住安置用房。”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员会住房保障处工作人员程英介绍说,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现有的大、中、小套房供农民自主选择,实现一户一规划和每个城镇的总体规划,组织农民实地看房,让农民对住房有一种直观的感受。
唐的四口之家得到了一套现房和一套期房,这在他的估算范围之内。在基地的触摸屏上,他一个接一个地向Dongfang.com的记者们展示了他家的评估和安置情况。据了解,所有的鉴定和补偿结果都在项目现场公开,农民可以通过基地宣传栏、触摸屏、电子屏幕、手机应用等各种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并监督补偿的实施,让农民放心签约。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全区13个镇同时实施了农民集中居住合同,以同样的标准和规范操作,确保“电子合同不走后门,统一口径不特殊,阳光无黑匣子”。
“所有人口面积和住房数据都输入到签署系统中,并锁定后台以实现机器管理,并确保项目补偿标准一致且水平平衡。”浦东新区房屋征收中心工作人员方志伟介绍说,从第二轮咨询、调查、补偿流程、人口面积认定、基地标准设定、电子签约系统、共建党建等方面,所有项目都是标准化的,注重质量和效率,确保签约顺利进行。
从协商开始到合同完成不到两个月。周浦镇副镇长卢丰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明确的政策、共同的努力和公平的氛围。“农民集中在周浦镇范围内的旗杆、街帮等四个村。大多数农民的房屋位于高压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区等。,并获得了第一轮咨询。农民的普遍支持。"
为了充分尊重民意,集思广益,践行民有、民城为民的理念,浦东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农民集中居住的方方面面,并实施了两轮详细咨询,第一轮是了解群众参与签约的真实意愿的咨询,第二轮是方案咨询。 向农民详细说明补偿标准和安置用房位置,听取群众意见,确保补偿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舆论。
为确保农民尽快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浦东加强了党建联合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乡镇、村办成立联合党支部,党员和群众自发作出解释和协调,表示愿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民集中居住合同补偿。面对农民家庭纠纷等困难,镇司法机关、第三方律师和事务所提前介入,提供调解平台和法律支持。
东方。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区已经形成了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政策体系,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推进浦东新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实施方案为核心,明确了补偿标准和工作流程,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与此同时,决定在四年内集中8000个农户,2020年将在2019年2000户的基础上签约2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