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2字,读完约3分钟
本周,三部以上海为题材、取材于上海、放眼上海的电视连续剧《浦东大》、《大江大河》、《外滩钟》相继推出,带领观众从经济、金融、城市建设、生活等方面重温改革开放之路。其中,《外滩的钟声》由韩、吴、、陈进、牛本等主演。,讲述了一个城市的变迁,黄浦江两岸与大钟相连。整个故事跨越30多年,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详细描述了城市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
最让黄埔观众感到亲切的是,《外滩钟》的切口直接进入“小巷”,并写下细节。正如编剧李运良所说:“普通人的普通梦想往往与时代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滴到河里,每一个梦想叠加,最后时代的浪潮被创造。”
《外滩的钟声》中的“大事记”没有名字,但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潮流。例如,1978年的高考将一条小巷里的年轻人的命运导向了不同的地方。
黄埔区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于也是复试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至今仍保留着40年前的高考准考证。当他被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录取时,他记得在他的同学中,年龄最大的比他大13岁,其中一些人已经结婚生子。“这些年纪较大的学生中有一些原来是工厂工人、受过教育的青年等等。他们懂得‘失去了,懂得珍惜’的滋味,深切地感受到大学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读书很用功。”他还发自内心地哀叹,他很幸运赶上了好时光,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开始了他最美好的生活。
邱阿姨住在新昌社区,每天都准时看电视。邱阿姨很熟悉外滩钟楼上的“梧桐里”胡同。"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住在这样一条古老的小巷里。"作为一个经历过旧房改造的居民,她感受到了旧胡同的故事。“过去,我们的公共厨房由四个家庭共用。这真是一个“一天的世界”。墙壁上满是油污,地面上的污水流过,头顶上的各种电线被随意连接起来。”自从旧房改造开始,公共厨房的墙上就有一排排挂着淡黄色木板的储物柜。在地面上,白色优雅的瓷砖温暖而大方。之前随意连接和拉动的电线整齐地放在天花板上。“现在这间厨房看起来舒服多了,我们每天进进出出都开心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也是第一部拍摄外滩钟楼的电视剧。剧中,杜家三兄弟姐妹的大哥杜新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海关大楼当了一名守夜人。现实生活中的钟表观察者魏云·坦普尔现在已经将近60岁了。他24岁加入公司,32岁时成为一名钟表观察者。他是目前海关时钟的唯一监护人。每天,魏云·坦普尔上楼去维护机器,爬177级台阶,然后穿过小道到达顶部的旗杆平台。在小平台上,外滩最高的五星红旗飘扬。
“每次我看着这里,自豪感油然而生。”魏云坦普尔总是说:“这就像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城市,走向一个更好的生活与大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