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62字,读完约14分钟
原文作者|户力平
摘要篇|安也
1969年10月1日,北京第一条地铁竣工开通,1971年1月15日开业。 从那以后,北京有地铁,也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地铁。
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北京的轨道交通路可以说是四面八方。 到2019年底,北京轨道交通运营路线达到22条(包括磁悬浮s1线和现代有轨电车西郊外线),总长近700公里,线路覆盖北京市12个市区,日均客运量达到数千万人,地铁已经成为人们的
1994年为北京地铁提供的鼓型宽巴士
北京是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作为象征性称呼的地名随着北京的迅速发展而迅速发展和变化。 北京的地名不仅由来已久,而且范围广泛,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地铁站的命名可以说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续,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车站的命名都遵循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地名管理方法》、《北京市地名计划制定指南(试行)》的相关规定,遵循“符合历史、符合习性、体现计划、找到好记录”的命名规则,大体上是北京地区 因此,命名站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很多旧地名,甚至几乎要消失的地名。
有些地名并不雅致,听起来很俗气,如“公主坟”、“_瀬坂”、“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树”、“稻田”、“大瓦窑” 它们是历史,也是文化,通俗,容易记住,留给古老北京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符号。
用旧地名命名地铁站名是北京地铁站名的一大特色,也是“记住乡愁”的方法,“乡愁”可以说是记住历史的精神坐标。 北京的很多地名已经传承了几百年,虽然已经过了几千年,但是很多景观和风景几乎消失了,但人们依然对它们依恋,其乡愁铭刻在记忆中。 现在保存了北京多个地名“地铁站名”的方法,不仅保留了“根”,也是北京文化( 000802,股票吧)的传承。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不是地方志,而是以北京人的观点介绍北京地铁站名的读物,只求简单,不求周到。 各个站名的介绍,只是“用广告告诉我”,乘坐地铁的时候,知道站名,给乘坐增添一点情趣。
本文选自《北京地铁站名掌故》,由原文删改,经出版社授权出版。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户力平着,东方出版社,年10月。
公主坟
公主坟站位于海淀区南部,在复兴路和西三环中路的交叉点,换乘10号线。
公主坟到底埋葬了哪个公主,众说纷纭。 一个是顺治的干女儿,另一个是干隆的继女,另一个是奇女孔四贞等。 其实在1965年修理地铁时,文物部门考古发掘了这座公主坟,彻底解开了埋葬在公主坟内的公主身份之谜。 这座公主坟埋葬了向清朝嘉庆皇帝蒙古王子投降的公主。
两座坟墓中埋葬在东边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出生于干隆四十六年( 1781年)十二月,嘉庆六年( 1801年)十一月降嫁给蒙古亲王索特纳·布济,嘉庆十六年( 1811年)三月病逝,31岁 西边埋葬了庄静固伦公主,作为嘉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出生于干隆四十九年( 1784年),嘉庆七年( 1802年)降嫁给蒙古族土默特部的马尼巴拉郡王。 嘉庆16年( 1811年) 5月去世,仅28岁。 根据清朝的祖制,公主投降后不能埋葬在皇陵,也不能埋葬在婆家的墓地,必须另外修建墓地。 硕姬和固伦姬因为同年,被葬在同一个地方。 日子久了,原来没有地名的地方就有名字,民间把这个地方称为“公主坟儿”。
年第4期《海淀史志》记载,20世纪60年代初,公主坟地区还是荒郊野外,但公主坟整体风貌很规则,赤壁绿瓦,古木参天。 陵园大门的南、陵园的东、西各有约10米宽的道路,陵园的南北两侧有几米宽的车在土路上行驶。 陵园里有东西两个宝顶,东边的坟墓里埋葬着嘉庆皇帝的三公主,西边的坟墓里埋葬着四公主。 宝顶是红色圆形的墙形,外面被红色的墙围着,两个坟墓有坐在北边和南边的享殿。
1939年国民党殷汝耕的部队盗掘了墓葬。 日假期建设“新北京”时,在北京西侧的城墙上开设长安门(现在的复兴门),建设西长安街的延长线时,从公主坟穿过,经过很多沟通,道路迂回到今天的城乡贸易中心门口,但陵园的 1965年北京建成第一辆地铁时,两个公主的坟墓正好在计划线上,在施工中被拆除。 这个车站建于“文革”之间,取“破四旧立四新”的意思称为“新站”,后来改名为“公主坟站”。 1994年修缮西三环路的新兴桥,唯一的陵园风貌被破坏,现在的公主坟已经很难找到它的痕迹,只剩下老树了。
北京地铁路线图
篤宫坂
篪下摆坂站位于朝阳区的中东部,朝阳北路和定福庄路交叉。
据《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记载,檞萼坂村“东与黄渠村边界,西与东白家楼相邻,南与定福庄北里,北与石各庄接壤。 原来是蒋氏墓地,成为村子后,聚集在高高的斜坡上,形状如裢,故名”。 什么是襴袿? 即老年人之间采用的布口袋,中央张开嘴,两端放东西,旅行时挎在肩上,收纳小东西,俗称“襻袋”,土名为“钱叉”,山西、河北等地有很多这个称呼。
历史上的拘留所坡,由于村形中间高,两侧凹陷,为了防水,民居多建在高坡上,所以村落被称为“拘留所坡”。 之所以命名为襦襻(襻)是因为吉利。 襾坡村说,最初定居的村民是明代山西移民,山西人取名为“沉溺”,希望财源滚滚,生活红火。
带子下摆村由于中间地势高,东西地势低,村民在中间的高坡上栽培谷子、玉米旱地作物,低洼地以高粱、水稻为主。 据说这里最初栽培的水稻来自玉泉山脚下,被称为“紫金箍”。 到了金秋季节,都内有点大家都来这里购买当年的大米,品尝王室御稻的味道。
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还有水稻种植,村庄属于朝阳区的三间房乡,但现在山脚斜坡的地形发生了根本变化,很难找到“山脚”的形状,村落和水田消失了。
泥坑
泥洼站位于丰台区东北部,是丰管路和前泥洼路的交叉点。
该站南临前泥洼村,新建地铁站时称为“前泥洼站”,后站位置略有调整,位于前泥洼村和后泥洼村之间,因此被称为“泥洼站”。 在公布地铁站名时,“泥洼”的名字朴素,没有时代特色,有人提出另一个命名,但受到很多人的反对,“泥洼”是最有北京特色的地名,反映了这个地区的历史风貌和变迁,而且通俗易记,以此为
根据《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前泥洼原名泥洼,清代成村。 永定河由冲积扇堆积而成,地势低洼,雨停时,道路泥泞难行。 这是因为以“泥潭”为村名。 住户增加,向北盖房子,形成前、后两村,南侧称为“前泥洼”,北侧称为“后泥洼”。 前泥洼村南北呈长方形,后泥洼村呈不规则正方形。 从前村民住着,汛期多雨的时候,村子里很多都是泥塘,很难分辨路,村民往来不便,所以被认为“一天大雨,三天外出很困难”。
20世纪90年代这里属于卢沟桥乡,依然有蔬菜种植。 之后,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在村子和菜田消失了,建设居民区,北边是丰台北路,南到丰管道建设道路,南北连接前,从后泥洼村域的旧址被称为“泥洼路”,在其东侧建设了“泥洼路小区”。
土桥
土桥站位于通州区中部靠近西北,九棵树东路南段。
据《通州文物志》报道,土桥正名“广利桥”建于元代,位于土桥村通惠河旧路,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码头张家湾进入大都的重要桥梁。
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挖掘的通惠河是南粮食北运的第一通道。 通惠河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南方的水米和北方的贡品在大运河北端的码头张家湾下船,陆运到北京和通州。 为了便于车马通行,在通惠河的喉咙地修建了木桥,因为靠近了广利门,所以将第一名定为“广利桥”。 这个桥面是用灰土填充垫加固的,白天和晚上车马不停地流动,所以桥面干旱的时候是土,下雨的时候是泥,俗称“土桥”。
由于土桥与张家湾码头相邻,桥上山南海北的人络绎不绝,把土桥名传到了四方。 之后,在这里建村以“土桥”为村名。 嘉庆13年( 1808年),运河因洪水而大变,之后张家湾码头也被废弃,土桥和入京大街被遗忘。
根据1981年的文物调查,广利桥是单孔平面石桥,南北方向、两侧各有3块等长等厚不高的素面栏杆板,如意形抱着鼓石。 桥面石、撞击券石、金刚壁和雁翅由花岗岩石制成,桥长11米,宽6米,雁翅长10米。 桥的东北在雁翅壁镶嵌石刻,记录了干隆年间翻修这座桥的经过。 至今旧石桥仍有遗迹,被称为“土桥”。
1967年修建北京地铁
九棵树
九树站位于通州市南部,位于北苑南路与通道交叉路口的东侧。
关于这个地名的由来,有两个“版本”。
一种是九棵树在清代形成了村落,最初只有赵、张、金、苗四姓。 这个村子位于进出通州城的大街旁边,从村口到旧城南门的路边种了九十九棵白杨树(又名相思树树),所以被称为“九十九树村”,后来“九十九树村”发出浊音被称为“九树”。
二是年轻的时候,九棵树附近有九棵大白杨(也叫相思树树),形成村落后,把树作为地名称为“九棵树”。 据说前九棵树一带只有五六所房子,是离通州城只有两里的无名小村庄。 因为村子前面有九棵大白杨,树下有一口井。 有一次,干隆帝的便服来到通州城,经过这里时,正午是烈日下,所以在茂盛的杨树下乘凉。 后来他又饿又渴,侍从马上从树下的井里打水。 干隆喝完后,感到凉爽时,即兴把这口井给了“琼池”,把遮阳篷的九棵白杨树封在“九臣树”里。 但是,这个名字感觉太高雅了,直接叫“九树”,村名也由此而来。
这两种说法,前者在1992年出版的《北京市通县地名志》中有一点记载,后者是民间传说。 这个村子的东边靠近北杨洼,西边与东总屯相邻,北边与葛布店相邻,村域呈矩形,现在属于梨园镇。
稻田
稻田站在房山东北部,在独义三路和长汉路的交叉点的西侧。
据《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志》报道,水田“明代以前成为村子,位于永定河畔,所以村子南边是洼地,地形低平坦,灌溉方便,种稻历史悠久,名副其实”。
据说明朝初年,有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王姓将军,深谋远谋,预见朱元璋即位后一定要杀死功臣,明朝开国后,亲自辞官北上,隐居于大都。 朱棣王于6月6日驻扎北京后,这位大臣突然感到不安。 朱6月6日是天生多疑的人,果然,几年后有“靖难之战”,朱6月打败了侄子建文帝,成功夺取了权力。 也就是说,皇帝几年后搬到了北京。 汪老臣不想在北京呆很久,拿出永定河西岸积蓄的所有50亩,盖了房子,作为寄居的地方。 这里西邻的永定河(旧路),水源丰富,这位老臣从小就住在江南,熟悉水稻种植,所以买的土地是水田。
永乐年间,这片土地形成了稻田、独义、高佃的许多村落,其中稻田村最大,附近有很多稻田,所以村民除了种植水稻以外,还种植了很多作物。 随着这个地区人口的增加,在其西北部形成了许多小村庄,被称为稻田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 旁边的高佃村是位于丘陵边缘的浅丘地带,地势起伏,比周边的村子还高,所以被命名为“高佃”,成为了“高佃”。 1939年永定河决口,洪水泛滥,多个农田被破坏,直到1990年代,这里还有面积很大的水田。 现在属于长阳镇管辖区域。
1983年,北京地铁内空摇晃的车辆
大瓦窑
大瓦窑站位于丰台区中西部,位于大瓦窑中路和陆沟桥南路交汇处的东侧,南邻京港澳高速公路。
《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上说:“建设北京城时,在这里烧窑,被称为大瓦窑村。 ”。 据《丰台地名探源》记载,阜成门外八里庄以南有“瓦窑头”,《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旺平县治西有“三十六里瓦窑村、水屯、鲁古村、张仪村、三十七里北瓦窑……以上村庄在永定河东” 这里的“瓦窑头”“瓦窑村”是今天位于陆沟桥乡西北5公里的“小瓦窑”,其成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 “小瓦窑”西南3.5公里处有“大瓦窑”,属于鲁沟桥乡,以“大”、“小”之别从民国年开始。
据说大瓦窑烧窑的工匠最初是从山东临清招募的,烧窑的技术很优秀。 明嘉靖的后窑场关闭,清末因西邻永定河三里许,成为永定河畔的一个大村庄。 村域是不规则的方形,从乡村土路分割成三个集落点。 民国时代属于河北省旺平县管辖区域,后来归北京市,20世纪6、70年代属于吕沟桥人民公社,1987年归吕沟桥乡。 村民除蔬菜外,还种植苹果、梨、葡萄等果树。
1992年的“大瓦窑环岛”
1986年建成的京石高速公路(今g4,即京港澳高速),通过村域,建设高架桥,被称为“大瓦窑桥”,是首都西南部的太平、长辛店、房山及河北、山西的必去之地。 然后,为了改善车流建设了环礁,称之为“大瓦窑环礁”。 现在村庄和田地消失了,建设了很多住宅区,设立了大瓦窑的社区。
花梨坎
后沙峪站位于顺义区西南部,东北与枯柳环岛相邻,京沈路(京顺路)位于与安富街交叉路口的北侧。
据《北京市顺义县地名志》介绍,该村因地凹多沙而得名沙峪。 元成村,称沙峪社。 明作为二村,以前,后来分手,现在开始叫。 中华民国受昌(平)顺(义)九区管辖。 1949年合并为顺义县第一区。 1958年属于天竺公社,1960年合并为朝阳区,后调整数次,现在属于顺义区后沙峪镇”。
顺义南部、通州北部是温榆河和潮白河汇合的地方,历史上多次发生水灾,大量泥沙堆积在两岸,形成多个冈丘,俗称沙峪。 后沙峪位于温榆河东部,年轻时沙丘较多,形成了被称为“沙峪”、“沙峪”的村落。
汉代改称为安乐县旧址、元代成村、初信德乡、明代改称为“沙峪社”。 后村一分为二,一在南,一在北,南在前,北在后,因此被称为“前沙峪”和“后沙峪”。 后沙峪村落大,地势东北部略高,向南地势变低,村域长方形,东西走向,主街一条长一里多。 村子里曾经有两千多亩耕地。 几年前村庄被拆除,现在村庄和田地都消失了。
村北有清朝裕谦的坟墓。 裕谦又称裕泰,是博尔特济吉特、察哈尔蒙古镶黄旗(今锡盟镶黄旗)人、成吉思汗孙子拔都的子孙,历任江苏巡抚等职。 在鸦片战争中,裕谦担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与林则徐志同道合,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 1841年2月英军入侵镇海,裕谦跳进潘池,以身殉国。 道光帝景仰他的忠烈,特别是斥银为他的320建了墓地。 裕谦的坟墓原来是享殿、石碑、石柱、望天吼、石羊等建筑,现在已经没有了。
本文选自《北京地铁站名掌故》,由原文删改,经出版社授权出版。
原作者|户力平
摘要篇|安也
|王青
引语部分校正|危险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