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41字,读完约13分钟
作者|裴光《广东银行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
文案|《中国金融》年第21期
党的十九大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要点,补充短板、强弱项,指出特别要解决重大风险,准确消灭贫困,搞好污染防治三大攻防战。 广东是金融大省,也是农合机构大省,农合机构的总资产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受历史因素和体制的影响,广东农合机构经过了多次改革,但直到去年9月,仍未能从根本上处理历史负担、机制体制和内部管理等问题。 有些机构风险一触即发,强调了各个地区风险的积累状况。
广东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银行保监会上支持指导,于去年9月全面开始了新的农协机构改革。 三年来,广东发扬“勇敢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彻底解决农合机构风险,打破农合机构风险“周期性”,全面改革创新农合机构体制机制,农合机构服务器
探索解放思想,维护定位,整体稳定,适度多元化,推进新广东农合机构改革
以党建为指挥,以比较有效的政府管理为基础,淬火领先的“改革灵魂”。 三年来,广东省始终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特点,加强改革主体的责任,确定了涉政不良贷款政府的驱动器底还款、涉政抵押资产政府驱动器底处分的变化、公务员政府驱动器底协议对“三驱动器底”的领取,综合债务 市里出动共计2000多名公共检查员,立案6330多件,通过合同、通信、曝光等软件措施和拘留、逮捕、通缉等硬件措施,引起农合机构的不良贷款“清收岚”,清收压降不良资产超过600亿元
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基础,推进改革传承与创新。 2003年国务院开始全国农信社改革后,深圳农商务、广州农商务于2003年,年脱离省联社系统,由深圳市、广州市管理,自主实现快速发展,真正“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快速发展,自我负担利 在本轮改革中,广东推进农合机构单体的内部改革,鼓励广州、深圳等农商行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大体,使用战术入股方法,合并收购粤东粤西北部分高风险农合机构,在广东收购广州农商行控股的一部分、深圳农商行的 此外,汕特联社经国务院批准,引进战术投资者,独立进行票据发行和兑付,统一法人和改革农商行“三一一”改革,彻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党建统一指导,目标定位明确,法人治理
以“供资、注制、注智”为基本,建立稳定长期快速的发展机制。 农协机构经过了很多改革,至今仍难以摆脱每10多年需要外部帮助的风险“周期律”,根本原因是体制机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处理,“不换药”。 在本轮改革中,广东把全面转变农合机构机制体制作为重要因素。 一、引进战术投资者,珠三角农商务出资粤东粤北地区农信社战术,累计投入资金近250亿元,带领其他投资者投入资金超过130亿元,帮助巩固机构资本,解决财务负担。 二是健全企业管理,援助机构整理问题股东,规范“三会一楼”。 三是加强定位内生机制,制定农业支持小快速发展计划,扩大新闻科学技术和网络、大数据的应用。 四是“注智”促进“注制”,向改革机构派遣管理团队247人,高级管理人员33人,同时注入管理制度、公司文化、经验技术,帮助改革机构真正健全现代金融公司制度,建立“稳健制度防火墙”
以经得起历史检查为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的领导和严格检查。 广东银行保监局始终坚定定位控制改革,加强政策解读和质量审查,通过风险解决“五方关”、股东资格“四必检”等措施,巩固资产分类,处理不良资产的真相、股东资格和入股资金来源合规、地方政府支持措施 并多次“破立并行”,以管理“人”为所有员工的前提,全面推进高管轮岗、员工职务回避和高管职务评价制度的实施,加强高管职务监督的问责。 对信用业务和资金业务风险实施系统和制度的“硬控制”,严格纠正与信用违约大额投资相关的顾客和股东混乱,严格管理“钱”。 然后规范农商务企业章程,要点整理风险原因,在前准入审查、事后持续监督管理等方面堵塞漏洞,补充短板,以监督管理的比较有效性促进内部控制机构的比较有效性。
通过以上措施,广东基本完成了全省农信社的改革化保险任务。 在改革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潮州农商务这一改革的“好例子”,还处理了全国仅存的二级法人社、全省改革落后15年的汕特联社这些长期无法处理的“老板难”问题,摸索出形成“适度多元”的改革方法
加强政治负责,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探索实践是广东农合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保证
广东新农协机构改革的突出效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产权改革全面完成。 60多家农信社改建,清算问题股东7902户,不符合资本22.79亿元,建立包括50多万股东在内的数据库,全面完成农商务股集中管理,整体担保权比例超过90%。 机构法人股的占有率从改革前(年9月末,下同)的46%提高到56%,提高到100%,引进3~5家公司的持股5%以上,以100%将党的领导写入企业章程。 二是整体风险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完成24家高风险农信社的风险处置,占全省高风险农信社总数的92%,剩下的两家公司也已经制定了以年9月30日为基准日的改革方案,处置数居全国前列。 累计解决农业共同机构的风险负担超过900亿元,补充资本超过150亿元。 机构资本总额比改革前增加了23%,不良贷款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以上,准备的目标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第一监督管理指标从落后于全国的上升到全面优于全国农合机构的平均水平的。 三是全面落实问责,严格执行国务院“以处理库存风险和追究责任作为改革的先决条件”的要求,3年多内农合机构内部不良贷款追究负责人超过2万人,其中高级管理层784人,处罚金额共计4571 监督管理部门从18人5年开始取消了终身银领域的工作和高级管理层的资格。 累计完成了110名任职6年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轮冈交流和3648名职务回避,通过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评价推进了29名职务以下人员调整的优化。 四是提高服务能力。 农合机构的贷款比从60%上升到65%,涉农贷款、小微公司贷款、农户贷款、扶贫小额贷款分别比改革前增加了20%、30%、60%、219%。 特别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合机构贷款年平均增速达到改革前的1.3倍,小微公司贷款占各贷款的比例分别超过全省银领域和全省农合机构的32和11个百分点。 五、营商环境有力改善,通过打击逃避废债,加强政策推进和正面诱惑,使失信者比较有效地震撼,减少失信行为,改善信用环境。
不知道事情的经过。 经历了这个非常困难的改革化保险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验。
一是必须经常加强政治负责。 广东农合机构改革是实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术部署的坚定实践,是广东自主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战役,是中国银保监会和广东省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指挥推进的重大政治任务。 在改革过程中,广东省、银保监会领导亲自部署重要决策,亲自听取重要问题,亲自协调重要环节,亲自监督重要任务,以省直有关部门、监督管理机构、地市委政府和农合机构以上的率,巩固责任,大胆负责,哈哈 与各地各部门的合作是在短时间内优质完成改革化保险任务的保障。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斗争精神。 农合机构改革涉及整理问题股东、回收不良贷款、变更捐赠资产、追究不良分子责任四个“硬骨头”。 “啃硬骨头”的要求要发扬斗争精神,要好好地阐述“笔杆子”,明确形势,推进政策要求,确定目标措施。 另外,必须使用“刀柄”,公检法合作形成力量,精确严厉地打击恶意的废债和违法犯罪行为。 近三年来,广东省敢于以坚定的勇气和决心,统一运用司法、行政、经济、舆论等斗争工具,比较负责任,如“确保产权”、“缩小股份”、“打内鬼”、“抓老赖”、“新官继续处理旧账”等。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符合地产的方法。 广东农合机构改革面临着历史负担重、资金短缺大、相关人员影响范围广的“三座大山”。 一直坚持思想解放、事实要求、一家公司政策,由老股东承担损失,创新不良资产回收处置、捐赠资产处置变化的方法和途径,发挥珠三角高质量农商务的特点,按照市场化的大体战术入股,机构出资比 并结合实际,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制定“自主改革、合并改革、战投改革”三条路径,分类推进改革化风险事业。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专业领导。 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改革政策的重要设计者和改革质量的检查者,必须发挥前指导、政策参谋、审查管理的积极作用。 开始改革时,提高站位,统一整体,帮助制定可行的改革事业方案,确保“开窍”。 在事业推进中,反复进行政策法规要求的明确化、机构状况的明确化、矛盾困难问题的明确化、处理矛盾困难问题的责任人的明确化等“四个明确化”的事业要求,巩固了各方面的责任。 在改革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自主请示,积极服务,在第一线指导和解决难题,用市场化手段创造性地处理改革的“难点”,确保“稳步推进”。 在质量管理中,实施作战,优化流程,加强检查,确保“有实效性”。
牢记使命,以改革重新出发的精神,继续推进农合机构的优质迅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省时指出,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兵、先行地和实验区。 经过三年的改革,广东农合组织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基本进入了良性迅速的发展轨道。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等外部因素以及农村金融固有体制机制等状况的影响,全省农合机构的快速发展依然巩固成果,负重爬坡,创新快速发展的关键
多次不改变定位,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提高金融服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定位要求,扎根县域,牢固确立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宗旨,向“三农”和小微倾斜金融资源,继续提高农业支持的小服务力和水平。 然后,收紧“六稳定”“六保”任务,实行服务“双重循环”新的快速发展格局,认真落实中央金融救济、再生产各项政策安排,暂时延期还款政策,减少费用让利,落实政策。
继续建设县域法人整体稳定、优质快速发展的现代农商行。 县域法人农合机构数量整体保持稳定不动摇,加强党的领导,规范股权管理,提高“三会一楼”的职务质量效果,从而完善中小法人的优势,建立维护农业支持小定位的管理机制。 坚决纠正农合机构“改革换品牌”的错误思想,严防“穿新鞋走老路”,彻底处理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两个老问题。 最终,推进快速发展战术、资本制度、人才招聘、激励约束机制等重要行业改革,推进科学技术能力,加快快速发展方法转变,不断提高高质量快速发展能力,彻底解读农合机构的风险“周期律”
继续探索适度的多元方法改革,培养有序高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调动机会,创造条件,探索省联社改革模式,不设立大统一银行,省联社安全处理既不是金融公司也不是行政机关、既不是股东也不是经营管理层的“四不像”问题,通过党建、股权纽带、制度合作、科学技术支持,完全 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农合机构独立自主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解除管理体制机制对高质量农商务快速发展的制约,形成适度管理竞争的农合机构市场体系。
加强农协机构监督管理,巩固改革化风险事业成果。 反复分类监督管理,比较农合机构的地区、规模、资本、风险偏好等差异,采用不同的监督管理标准和监督管理方法,提高监督管理的比较有效性。 对于工业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合理平衡农业合作机构农业支持定位与工业化高度发达之间的矛盾,以中小公司和城市社区居民为突破口,创新思路、产品和模式,走工业化地区农合机构快速发展的新路。 强调监督管理要点,把预防管理的新风险和排斥的“回潮”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预防管理力量,完全利用现在的政策机会制作实际资产,加厚准备,处理处理不良,影子银行的再 加强监督管理,制定适合农合机构优势的合并表管理和监督管理指导,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加强属地和合并表监督管理部门的合作、交流和信息表达,共同促进农合机构的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继续加强党的领导,为深化农合机构改革的快速发展提供强烈的政治保障。 始终保持党中央对金融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增强“四大意识”,巩固“四大自信”,实现“两个维持”。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事业的重要论述,深入把握广东农村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抓好党组织发挥定向、大局、保执行作用,深化农合机构改革快速发展创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是农村金融行业的违法 ■
(责任刘宏振)
本文是微信公共平台:首次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 复印件是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上海热线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