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4字,读完约5分钟
2020年12月20日,艺术设计学院《尘·思》新媒体展览圆满落幕。本次展览获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为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子卿博士。该展览由我校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展演集成创新工作室主办,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承办。
作为以原创新媒体舞剧《尘香疏影》和《尘缘如梦》延伸的新媒体展览《尘·思》,是对前两部舞剧作品意义的再创造,以“尘”引思, 既有创作者“向身方始出埃尘,造化功夫只在人”的志向,又有“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的感悟。在艺术设计学院2021届毕业创作之际,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子卿博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任陈如华博士、实训主任成煜、专业教师侯博奡和沈楚带领部分2021届毕业生参与,共同呈现了由“静”、“空”、“悟”三个部分,共十件作品组成的《尘·思》新媒体展览。
(《潮花汐拾》 创作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 沈楚)
(《尘·光》 创作者: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 邵旻)
(《尘·梦》 创作者: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展演集成创新工作室成员 陈开平)
“尘”系列最大的特点是以传统艺术为依托,在相对开放的空间里进行艺术的呈现。将传统艺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创新三者有机结合,赋予了“尘”系列作品跨界融合的特色,令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本次展览的技术亮点为投影拼接,展区中独立搭建的6米*6米*3米的空间里,实现了6台投影机边缘融合后达到沉浸式空间的效果,令参观者一踏进展区就仿佛身临其境。部分作品运用3D Mapping立体投影、红外体感等新媒体技术,使观众参与作品的再创造。
(《始知无正色》 创作者:2021届毕业学生 徐镇业 俞海河)
(《与尘共书》 创作者:2021届毕业学生 沈宗然 沈翊昕)
《尘·思》新媒体展览为期二十天,自2020年11月29日开幕至12月20日闭幕,并于2020年12月13日下午召开了项目研讨会,受邀出席的专家和领导有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党委书记陆建非,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凯熹,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尤继一,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信群,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创意工场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洪涛,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系主任曲丰国,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邵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理论教研室主任石昊,天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赵牧,天华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子卿。会议由天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任陈如华主持。
(天华艺术设计学院主创团队陪同与会专家领导参观展览)
(专家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赵牧致辞,常务副院长徐子卿向在场的专家领导们介绍了展览的总体情况。期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凯熹表示:“《尘•思》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技术手段及应用场景体现了较高的水平”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创意工场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洪涛表示:“《尘•思》运用了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在空间中呈现了丰富的层次与内涵,对上海的高校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可见天华教学团队的水平与用心。”天华学院党委书记陆建非书记表示:“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团队年轻有活力,工作成绩值得肯定。在教学实践中以文化命题为切入点,是值得提倡的。希望天华艺术设计学院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与会专家领导们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发言,表达对《尘•思》的意见与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党委书记陆建非为评审会做总结发言)
(《尘·思》新媒体展览主创团队与受邀专家领导合影)
展览期间观众络绎不绝,其独特的主题和意境让众多观展者在新媒体制造的绚丽多彩中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宁静致远。各大媒体也纷纷评论报道,人民周刊网评论为“以‘尘’引思,于新媒体技术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新民晚报以“谁说新媒体展览只能眼花缭乱?《尘•思》带你回归宁静”为题进行了报道。
(展览现场人潮涌动,观众们神情专注而认真)
(各大知名媒体报道《尘·思》新媒体展览)
(扫码查看《尘·思》新媒体展览介绍)
(扫码前往《尘·思》新媒体展览云观展)
【主创团队】
出品人:赵牧
艺术总监:徐子卿
策展人:陈如华
空间设计:成煜
会展统筹:侯博奡
文字统筹:宋敏
视觉设计:沈楚
声音设计:侯博奡
平面设计:周亮
技术管理:陈开平
现场管理:严彬
指导老师:徐子卿 陈如华 成煜 侯博奡 沈楚
黄喆 汪宗哲 吴盛杰 刘泓哲 陈开平
特邀艺术家:邵旻
参展教师:沈楚 陈开平
参展学生:陈佳祺 陈钰杰 丰子艺 娄皓玮 牟诗婷 沈翊昕
沈宗然 韦布萍 王诗芸 徐子淳 徐镇业 邢雯 俞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