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6字,读完约4分钟

据来自青浦区的消息:“新农村、农家音乐、农家美食……”近年来,这些“农家名”的新词越来越多地挂在久居城市的人们和青浦土生土长的人们的嘴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和自然环境,那么青浦的新农村建设又如何呢?日前,记者来到朱家角镇张马村和金泽镇彩浜村了解情况。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2006年以前,朱家角镇的张马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的村庄。“当潮水涨成白色时,潮水涨到了一个泥泞的池塘”,村民们靠种植水稻和茭白为生。2016年,漳马村成为首批市级“美丽乡村”、中国最美的休闲村和国家生态文化村。2015年,接待了市委书记韩正的来访,并获得好评。自2014年5月,张马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以村庄环境改善为突破口,借助城镇各级政策,从生态河流、综合环境改造、道路桥梁、环卫设施、园林经济、薰衣草和蓝莓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改善村庄整体环境。漳马村建成后,风景优美,自然村的环境本身也成为一种景观。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朱,村民,住在莫家村。当他走出家门时,他是一条小河。在河流整治之前,夏天的河流上飘着阵阵难闻的气味。现在,经过一些处理,河水开始变绿变清。朱指着河里的白色太阳能滤水器笑着说:“以前的河水比不上现在的河水,多么清澈,从树上摘下的果子,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地在河里洗了。”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根植于文化”是贯穿漳马“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为了推进B&B文化建设,张马村引进大寺天文化公司,共同启动张马一天项目。租了30多栋房子,这些房子用艺术手段进行布置和装饰,同时保留了白色墙壁和黑色瓷砖的原始风格。以“去设计”的概念为核心,以“乡村之家”的新概念建造了一个文化家园。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除了传统的书店,张马村还在“四园一岛”建了一个具有农业文化特色的书店。木屋外观具有仿古的人文气质,藤椅、仿古搁板、旧料桌、观景椅、茶吧等元素营造出浓郁的书卷气息。

位于淀山湖畔的彩浜村,以其村庄体系和创新理念,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彩浜村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它被称为干净的水,干净的土壤,空安静。解放前,彩浜村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曾经有一首歌谣唱道:“菜帮落在湖心,种田难。”男人出去当长期工人,而女人在家里做虾笼。他们做得越多,就越穷……”然而,今天的彩浜村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河流清澈,环境优美,村民们安居乐业。村庄周围1200米长的生态大道和碧水绿岸、白墙白瓦的自然村落,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据了解,彩浜村成立了由村干部、老干部、老党员、环保志愿者组成的环境卫生检查监督小组,紧紧围绕“美丽农村、美丽乡村、美丽生活”的建设目标。联合小组经常对全村的房屋、田地和沟渠、道路和河流的前后进行地毯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向每一位村民发放了《全体村民报告》,并以奖励和奖励的形式广泛开展了“清洁户和清洁示范户评比活动”,使村里“清洁户”或“清洁示范户”达标的户数从20%左右增加到目前的95%以上。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在创建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彩浜村以绿化美化为特色,充分依托现有的林业资源,大力开展植树绿化活动,完成后将村内所有空闲置土地和废弃土地全部种植,不留死角,努力打造美丽的彩浜、生态的彩浜和迷人的彩浜。淀山湖沿岸种植了一排排水枞树,绿化面积近6000平方米,长500米,成为淀山湖水利生态大道彩浜段的新景观。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作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阿普哈”的发祥地,彩浜村自古以来就沿袭了这一民俗。村子里的阿姨和奶奶每天都来来去去,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他们幸福快乐。用茶作为礼物招待客人。该村非常重视这一文化资源,成立了由奶奶、阿姨和小学生组成的表演团队,经常为群众和远道而来的游客表演,非常受欢迎。

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如今,走在彩邦的淀山湖大道上,走进干净明亮的农家,喝着奶奶的茶,吃着农家的菜,看着农家的风景,体验农家生活,已经成为许多都市人的一种新时尚。当然,除了朱家角镇的张马村、金泽镇的彩榜村、李安堂镇的东庄村、赵翔镇的中埠村之外,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生动多彩的。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青浦:湖光水色桃花源 生态宜居新农村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2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