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6字,读完约3分钟
集团改革以来,青浦区残联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拓宽思路,创新方式,通过“135”助残工作方法,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做实事、做好事,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回家一次”,最终实现长期卧床不起的残疾人体检的夙愿
针对长期卧床残疾人对体检的迫切需求,经过深入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我们制定了工作计划,组织专业力量为全区325名长期卧床残疾人提供现场体检服务。同时,在体检后为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掌握了残疾人准确康复的第一手资料。
“三驾马车”促进农村地区残疾人的收入增长
为做好“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增加收入”的实践工程,区残联探索了“三驾马车”工作方式,有效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增加收入。2018年,全区67个涉农组织救助残疾人2669人,收入增加1553.5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5820元。今年以来,全区91个涉农组织帮助3560名残疾人增加了劳动收入。
抓好引导,引导涉农组织积极吸纳农村残疾人劳动收入。加大宣传力度,向涉农单位和残疾人宣传相关扶持政策和操作方法,引导涉农组织积极吸纳农村残疾人。加强指导,制定“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增加劳动收入”的项目指导服务规则,委托第三方聘请专家对本地区涉农组织和残疾人进行日常管理指导和实用农业技术指导。
抓好协办单位,帮助涉农组织落实帮助农村残疾人增加劳动收入的政策。贴心服务,为“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增收”项目制定业务协助处理规则,委托第三方协助涉农组织办理身份申请、保险理赔、各种补贴申请等事宜,解决涉农组织的后顾之忧。
抓好督促涉农组织完善农村残疾人帮扶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制定“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增加收入”项目的协助监督检查细则,采取“听、看、谈、报、送”的调查方式,每季度一次,覆盖全年,促进协助项目的规范化运作。
“五项措施”开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新局面
为了确保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就业效率,区残疾人联合会创新了残疾人就业孵化“五项措施”。截至2019年10月,为残疾人举办了34个就业孵化班,124名残疾人在参加培训后直接就业。校企对接找工作。推动培训机构加强与企业和残疾人的对接,深入了解企业数量和岗位要求,深入了解残疾人就业需求,加强信息交流。
为工作提供培训课程。不时举办就业孵化班,并根据工作要求和残疾人的情况定制合适的培训课程,以便为工作设置培训课程,培训内容由个人决定。
实践教学应该知道和知道。通过加强对残疾人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知识、就业促进政策、岗位基础知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及上岗后的基本技能培训,可以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确保残疾学生掌握他们应该知道和知道的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双向选择决定劳动关系。培训结束后,推动企业与残疾人加强沟通,做出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
适当支持和稳定初次就业。在残疾人就业的初始阶段,已经失业或连续失业一年或已经从大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雇员将获得一年的稳定职位补贴,以便残疾人能够安心工作,实现长期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