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1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青浦区各级各类人才正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始终关注冷、暖条件下的人才安全,带领各方,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关爱服务,为居住在区内人才公寓的人才营造一个细致、温馨、安心的安全屏障。目前,已有1060名优秀人才返回青浦区定居,其中760名来自其他省市的人才已返回上海。
迎接春暖花开的新年“毕业典礼”
“虽然面具很小,但这正是我现在迫切需要的。这真是雪中送炭。你想得太周到了。”上海康恒环境有限公司(一家落户青浦工业园区的企业)的工程师小王(音译)在新年从家乡回来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区人才办的“毕业典礼”,信封里装着四个口罩和几个口罩垫圈。“一句问候,一颗心,迎接春暖花开”,小王看到信封和收到的口罩,感受到了区人才的亲切关怀。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日常通勤者急需防护用品,一些企业和人才面临“面具短缺”。区人才办始终关注其防疫安全,内外联动,全力确保人才在疫情期间安全有序地工作和生活。第一次收集了7600多个口罩、口罩衬垫、消毒剂、酒精消毒棉片和其他防疫材料,分发给区内人才公寓的居民和服务点的工作人员。
跨境服务,准确连接,平等享受人民利益
2月8日,住在华新镇宝龙二期人才公寓的小姚和社区居民一样,预约购买第一批口罩。
1月31日,上海市政府下发通知,对购买口罩实行预约登记。居民可以凭户口簿、房产证等文件在每个村庄登记预约。然而,住在人才公寓的人才既没有他们居住地址的户籍簿,也没有房地产许可证。他们能否顺利预约购买口罩成为了区人才办的第一要务。
区人才办立即行动起来,牵头负责区内公租房公司与相关居委会的沟通协调,明确将人才公寓住户的面具预约登记纳入居委会统一预约登记范围;并向居民委员会报告居民信息,以便与居民委员会顺利对接;通过“青浦人才”微信公众账号,公布了该区21个人才公寓所在居委会的联系方式,入住的人才只需预约挂号和购买口罩。
[/s2/
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医生从新年的第三天起就一直在防疫控制的第一线奋战。当他从二月份开始在抗疫期间得知人才公寓减租的消息时,他非常感动: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政府一直从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我们。这一次,租金的降低实际上减轻了我们生活的压力,并再次表达了我们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它真的很热心肠。我们必须不辜负我们的期望,全心全意地致力于预防这一流行病。
2月初,青浦区出台了“关于‘惠’的17条意见”,以抗击COVID-19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并对特定对象的人才公寓实施了减租。区人才办还对前往湖北省寻求支持的医务人员、直接从事上海市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以及春节后从重点地区返回上海的租户实施了减租政策。第一批涉及120户家庭,共减租约50万元。
绿色通道,在人才公寓进行实时行李托运
申请人才公寓,必须提供户籍、居住证、单位合同等证明。对于在疫情第一线作战的人员,因证件等原因无法申请人才公寓的,区人才办应紧急处理,给予一线人员提前接收和提前入住。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传染病科新医生王辉,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工作,始终在发热门诊一线值班,得到了科室同事的一致认可。然而,由于他在来医院工作之前没有申请居住证,他无法登记,也无法及时申请人才公寓。王慧在申请人才办公室推出的人才公寓绿色通道时,惊喜交集,热情洋溢。
目前,区人才办已经完成了一名医务人员和六名警官公寓的申请审批,并将尽快完成选房、入住等相关事宜。
精细防疫,“一人一层一组”工作方法[/s2/]
随着海归潮的到来,加强海归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2月初以来,区人才办对全区21个人才公寓的人才去向进行了调查,建立了疫情防控联动机制、日常防控体系和网上管家服务。
描述: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玉兰清远人才公寓党群服务站已改造为防疫人才服务站。
玉兰清苑二期人才公寓共有6栋楼570套公租房,涉及700余人离开上海。区人才办协调成立了由4名志愿者和2名区级战争“疫情”支援小组工作人员组成的“防疫人才服务小组”。通过“一人一层一组”的工作方式,每个服务团队“承包”了一栋大楼,成为大楼的“临时大楼领导”。每栋楼都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返回上海的人员要扫描两个“代码”——扫描代码注册和扫描代码进入群内,每天在群内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那些没有返回上海的人也尽最大努力加强联系,拉进小组,确认返回上海的行程,并在小组中留言,以便准确控制那些返回上海的人的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