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2字,读完约2分钟
Ecmo(体外膜氧合),通常被称为“人工肺”,是一种被称为“救生人工制品”的治疗设备。在COVID-19肺炎流行期间,ecmo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最近,该地区的中心医院成功地使用ecmo将一名患有心源性休克的老人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
3月21日,68岁的王老伯因连续三天反复胸闷而住进中央医院心内科。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王老伯冠状动脉严重痉挛,病情非常严重,需要立即手术。急诊手术后,王老伯被转到重症监护室,但他仍然有持续的胸闷,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不久,王老伯出现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射血分数仅为18%。医生为王老伯做了床边临时起搏,但情况并没有好转。王老伯的心脏泵甚至失灵了,整个心脏几乎不能跳动。这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很少引起弥漫性收缩和心脏骤停。
“需要马上去ecmo!”看到这种情况后,王学敏,急诊重症监护室主任,想到了医院ecom。据王学敏介绍,体外膜肺氧合在中国被称为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和“人工肺”。它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起到心肺替代的作用,维持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氧合血供应,用于为严重心肺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和循环,以维持其生命。该设备可为严重心肺衰竭患者提供长期心肺支持,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随后,在与王老伯的家人沟通后,医院的ecmo小组迅速赶来营救王老伯。预冲洗ecmo管道和穿刺血管后,医院ecmo团队一次性成功完成了最关键的计算机环节,王老伯的心跳也逐渐恢复。
然而,救援行动还没有结束。医院认为ecmo的两个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需要在体外持续抗凝。因此,控制患者的凝血功能非常重要,不仅要保证无凝血的ecmo管道的顺利运行,还要防止患者重要器官的出血。因此,在辅助治疗中,医疗团队实行精确管理。由于在疫情期间预防感染风险更为重要,医院专门为患者准备了单间隔离,并固定了ecmo管理相关成员,以防止交叉感染。
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监护下,6天后,王老伯的心脏功能逐渐恢复,升压药逐渐撤机撤药。当王老伯从重症监护室转出来时,他一再表示感谢,这是区中心医院成功实施的第五例ecmo病例。
在COVID-19肺炎流行期间,ecmo设备经常转移到武汉,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记者了解到,ecmo已经在该区的中心医院和该市的第一医院(南部)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