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0字,读完约3分钟
据松江区介绍,几天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公开课。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78所大学的250名非遗产研究和培训项目的领导来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观摩教学。他们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班,与非遗传性传承人交流和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
在此之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办了关于传统釉料和陶瓷生产技术、非传统技术和品牌文化以及艺术和手工艺(雕刻)的讲习班。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参加了玻璃陶瓷制作工艺研讨会。他带来了新作品,如鸡油和黄鼻烟壶、吉雅和观音瓶。被誉为“汴梁灯笼张”的张,第二次报名参加工艺美术(雕刻)培训班。他说上次参加雕刻班给他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也为他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一天,16位非基因遗传者带来了8个非遗产项目的经验和表现。
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德岛教育集团王敏伯恩工作室联合举办的“非物质传统技能与品牌文化传播”研讨会上,在英国德岛大师格特里的指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基因传承人分析了时尚元素在课堂上的影响,探讨了传统与流行在设计中融合的“力量”。在德岛大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试图将自己的无形传统技能与当代时尚生活元素相融合,在现代生活中进行思维碰撞和设计创意的实践。
自2015年以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中国首批承担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计划”的七所艺术院校之一,已完成了四届非遗传传承培训,涵盖工艺美术、服装、雕塑、金属锻造、玻璃陶瓷等专业领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多个民族的198名传承人报名。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上海唯一的综合性艺术学院,该校在教育研究中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不仅在探索现场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也在努力拓展应用型本科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传承人不仅是学生,也是通过非遗产课程的学徒。目前,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的20名学生和玻璃陶瓷设计专业的30名学生与玉雕和金属锻造培训班的20名学生和传统玻璃陶瓷培训班的30名学生配对,达到教与学并重。
非遗研讨会不仅受到学员的欢迎,也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使师生们认识到中国非遗的魅力和深远。非遗传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还成立了传统技能与设计生活研究中心,旨在通过学术研究、讲座沙龙、培训和展览,探索传统技能与公共生活的有机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公共生活,让古代文化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