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3字,读完约2分钟
前天12点40分左右,第一批国家非遗产项目的继承人戴明娇在乐都医院去世,享年96岁。在她的一生中,她创造了一个古刺绣史上从未有过的双面绣。
戴明觉出生于1922年农历正月,是松江书香门第的后裔。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他的母亲上了中学。戴明宗教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从小就很受欢迎。她的姑姑是一个守旧的女人,擅长针线活。从小,戴明娇就在姑姑的房间里做针线,她的刺绣技艺也是从她自己家里传下来的。13岁时,她去了宋军职业女子学校的刺绣班。除了刺绣,她还学习绘画,并受到艺术的影响。她在这里学习了9年。
1973年初,戴名娇进入松江工艺美术厂,开始学艺,开启了古刺绣在松江的传播。1977年,她绣了新中国第一幅古代刺绣作品《红花水禽》,取材于北宋徐崇举的名画《红花水禽》。这件作品在当年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引起了轰动。1978年,《与鱼和藻类玩耍的图片》完成。戴明在这件作品上尝试了双面绣的方法,为双面绣的古刺绣开创了一个先例。该作品获上海民间工艺美术奖励大会一等奖。
戴名觉一生创作了40多件古刺绣作品。如今,除了松江博物馆收藏的几件作品外,大部分作品被选为外交礼品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频频获奖,并被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古刺绣爱好者收藏。她带出来的钱、高秀芳、朱清华等十多个徒弟,很快就成了顾绣的第六代传人。他们创作了大约500件精美的古刺绣作品,并出口到欧洲、亚洲和美洲。为了防止顾绣技法的失传,戴名觉口述了《顾绣针法》,由儿子编成《顾绣针法初探》。
松江区文化中心主任卢春彪说,戴名娇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刺绣技艺得以继续传承、传播和发扬。戴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松江古绣的一大损失,也是松江文化界的一大损失。值得庆幸的是,在戴名娇的传承领导下,松江古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第三代年轻的刺绣妈妈们茁壮成长,接过了古刺绣传承的接力棒,松江古刺绣正朝着繁荣的方向发展。
据介绍,顾绣由韩希蒙创立,康熙年间由顾玉兰传入民间,第二代传人丁佩写了两卷《绣谱》,第三代传人沈寿到南通主持“女工培训中心”,第四代传人宋金陵到宋军女子职业学校教刺绣,第五代传人戴明娇复课并与弟子们一起教,为继承松江顾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确认戴名娇为古秀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