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2月22日,董其昌464岁生日的前一天,新落成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迎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住在九亭镇的碑铭收藏家朱桢将收藏了30多年的6幅《相广楼董其昌拓本》免费赠送给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
六幅屏风拓本的内容是董其昌写的六首诗。现抄下两首诗,一首《莲花阁凉洗》,一首《红藕未开先热清,香烧保定口喜》。廷轩坐在清风中,听着口哨。”第二,“驴背寻梅”,“山野景清的雪溪,载鹤的船都是天真的。从远处看寻梅的人都是悠闲的学者。”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馆长杨坤看着他的文字,读着他的诗,说:“董其昌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董其昌全集》中有很多诗,但他的名句却被画家的名气所掩盖。要研究董其昌,就必须研究他的诗,以支持“东学”这个大概念。”
原始拓片丢失
据朱桢介绍,祥光大厦位于浦东南汇惠南镇,靠近祥光路,这里的“祥光”一词来源于祥光大厦。南汇曾属于松江府。解放初期,惠南镇曾隶属于苏南行政公署松江特区管辖。相传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在此学习书法,董其昌的别号为相光公馆,名为“相光楼”。董其昌离开祥光楼时,留下了“绣佛面”的墨迹,于是祥光楼就毁了。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知县胡叫乡绅集资在旧址上重建湘光楼,这是一座前有荷塘的两层楼,占地三四亩,有水亭、船屋、水亭等。供朋友们休息,后来成为诗人和诗人聚集的地方。光绪八年(1882年),南汇县令顾思贤在木板上刻了六个董其昌新买的屏风书迹,供人们欣赏。
清末民初,诗人黄曾是《申报》的主编,经常与佟浩亚在祥光楼欢聚一堂。收录《海曲诗潮》后,附上向光楼的合唱诗。最著名的文人聚会于1917年6月15日在祥光大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娥、徐乃炳、黄宝亭、黄、陶元斗、倪、叶寿祺等31人,他们都是当时南汇的著名文人和士绅名流。20世纪20、30年代,祥光楼被转移到南汇救济院。20世纪70年代,西南新村建在祥光大厦和河花坞旧址上。1982年,古钟花园建在惠南镇大门街以西,靠近新大门港,占地60多亩。院子的东南角有两层楼,叫祥光楼。然而,这座祥光楼已不再是原来的祥光楼,董其昌的六部屏风书上也刻有木板,也不见了。
目前,这六幅相广楼董其昌的拓本是朱桢于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富友路购买的。当时,每周日上午7: 00至下午5: 00,上海富友路的文物市场熙熙攘攘。朱桢回忆起买拓片的情形:卖拓片的人自称是浦东本地人,他是个农民,不识字,所以他把拓片卖给出价高的人。朱桢,一位资深的书法爱好者,当时加入了上海书法家协会。自从得到这块拓片后,他一直把它视为收藏品中的“珍宝”。
[/s2/]珍宝拓片终于“回家”[S2/]
朱桢说:“2011年,国家有关专业部门公布了碑刻延伸的分级标准。其中,二级拓片分级标准包括在清代测绘或发现的具有重大或特殊历史文献价值的碑刻拓片中。到目前为止,董其昌拓片的六个屏幕没有发现重复。从目前来看,他们应该是孤立的书籍,规模大而完整,所以水平应该很高。这次能“花落”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是“回家”,我很满意。我非常喜欢传统文化,我可以用文化内涵保存这个古老的东西。我也尽了我的责任。”杨坤说:“在文物保护方面,民间收藏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工作的不足。这需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收藏家参与。我们区有两个组织,收藏文化研究协会和收藏协会,他们捐赠了很多好古董。朱振老先生就是一个例子。古人说独处不如快乐。这套拓本弥补了董其昌年轻时书法作品的不足。它将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向更多的人展示,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据报道,地区收藏文化研究会和收藏协会及时做了细致的工作,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和朱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起初,南汇也“盯着”拓片。得到消息后,两个组织及时向杨坤汇报了情况,最后通过与朱桢的沟通把拓片留在了松江。地区收藏协会的赵文龙和收藏文化研究会的任建新介绍说,朱桢通常为了收藏而节衣缩食,千方百计从东到西借钱来收藏好东西。作为早期上海书法家协会的一员,他在网络上颇有影响力,收藏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视力”很好。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就开始收藏了,当时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所以他可以以非常低的价格收到藏品,这些藏品的价值已经增加了很多倍。
捐赠仪式上,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授予朱桢荣誉证书。导演杨坤说:“朱桢先生收藏丰富,欣赏深刻。”他将相光楼董其昌的六幅水墨画面捐赠给本馆收藏,这对于董其昌书法艺术成就的深入研究、展示和推广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