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4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一个卷轴,以木棍为轴,从左到右卷起书;另一边,这是龙林的行头。它用一张长方形的纸作为基础,每一页书都交错粘贴在底纸上。展开时,似龙林,错落有致。”在松江区博物馆,十几名中小学生聚集在朱桢周围,观看她展示古籍的装订方法。小说的内容使随行的父母无法自助。
随着暑假的临近,许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或者在各种咨询机构里奔波,承受着身体、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事实上,文化机构如地区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提供免费的暑期课程和文化体验,这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远离喧嚣、享受清凉的同时,他们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丰富知识储备,丰富假日生活。
教孩子“理解并喜欢观看”[S2/]
“在参观博物馆之前,我没有看到任何著名的介绍。如果我想告诉孩子们,我不能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感兴趣。”在区博物馆组织的“线装书”体验课上,旁边的家长向记者吐露了他们的心声。
课程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由颜屋、朱桢和唐亚辉组成的“三人小组”承担了地区博物馆教育的使命。“在每个人的印象中,博物馆都是‘高度寒冷’的,非常神秘,收藏总是静静地躺在那里。”颜屋说。如何让孩子理解和感兴趣,三位老师明确了讲座内容的选择标准:与博物馆相关,适合中小学生的认知和互动体验。最后确定了三个过程,即铜镜故事、“线装书”和“纸笔春秋——手工造纸”。最后一门课程与正在进行的“韩美林艺术综合展”合作,老师带领团队参观展览,穿插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并在瓷盘上绘画,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
“基础知识+实践经验”是每堂课的常规形式。即使在介绍基础知识的部分,也应考虑内容的渐进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虽然这门课是关于线装书的装订,但它仍然从打结笔记、雕刻笔记和堆积笔记开始颜屋介绍说,随着历史的发展,知识将被更系统地接受。此外,在展览中,图片与视频相结合,尽可能在实物或复制品中使用“蝴蝶服装”、“折叠服装”和“旋风服装”等新术语,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觉,这也是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教室里经常有互动。例如,对于一个熟悉的成语“学富五车”,老师指导学生计算他们读过的书里可以装多少节车厢。
自己把“文物”带回家[/s2/]
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工具包,里面有中性笔、胶棒、宣纸、标签、细线和瓷绿色书皮等。他们必须自己做一本线装书,书的内容和名字都是自己写的。
,这是学生们当场抄写的《急》一章的内容:“如果你赶时间,你就会与众不同,列出所有事物的名称和姓氏,住在不同的地方,没有杂七杂八的厕所,而且要诚实、快捷,少活几天(这里少了一个字),努力快乐地做事”据介绍,矗立在松江博物馆碑亭中的“急章碑”,刻有“急章”的31章,两面共4000余字。它是地区博物馆的“市政厅瑰宝”。这是三国时吴国的书法家黄翔写的,当时的书法家程世发曾经为碑亭做了一块匾,名为“第一草书”。据唐亚辉介绍,“紧急铭,又称云剑紧急铭,是松江的历史记忆,学生可以通过临摹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写完后,把宣纸和书皮切成两半,用夹子夹住,然后打孔和钉线。在穿线方面,线装书差不多完成了。最后,贴上标签,写下名字。只能在展厅里看到的书现在都是孩子们的作品,一种强烈的历史穿越感涌上心头。
课程体验日是工作日。许多学生由祖父母陪同。他们告诉记者:“我不希望孩子们记住太多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如果你读得多,知道得多,你自然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