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0字,读完约3分钟
不久前,超级台风“利什玛”即将来临,一度让g60科创云廊的建设者们汗流浃背。然而,随着“利希玛”的离去,主楼和云廊外壳几乎“毫发无损”。由于“智能眼”等创新技术的应用,g60科创云廊通过了这一严峻考验,建设者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个测试可以说是全面而彻底的."吴是g60科创云画廊的项目经理。自从项目开始建设,他就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在“利希马”到来之前,尽管项目第一阶段的10栋建筑已经在结构上封顶,但最关键的云走廊尚未完工。巨大的建筑体积和现场四种工况的同时实施,检验了工程的施工质量。“整个过程必须经过几个施工阶段。一些钢结构正在建造中,一些铝结构正在安装中,一些钢结构在支架卸载后尚未拆除,一些钢结构在拆除后仅承受应力。这是第一次这四种工作条件必须同时经受住台风的考验。”吴坦率地说,当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幸运的是,借助“智慧眼”,他们可以密切关注该项目是否安全。
最初,云朗的建筑材料上覆盖着许多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和风力的变化。从安装到卸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专业监测单位的数据监测,可以随时了解建筑结构的变形程度。即使是在9级的台风中,监测仍能正常运行,给出结构变化的全景。
“智慧眼”的护卫能让人感到安心,但也能抵御超强台风,这更依赖于g60科创云廊本身的安全性能。根据规划,g60科创云廊长1.5公里,分两期建设,包括22栋80米高的建筑,以点状和板状分布。每栋建筑的屋顶由铝制结构的网状屋顶连接,其自重比钢结构轻。一个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附着在铝结构上,它的重量只有硬薄膜的三分之一。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减轻工程的结构负担和钢材、铝材等耗材的消耗,还可以为建筑物发电。整个屋顶的波浪一般是波动的,峰谷之间有18米的空隙,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从远处看像一个巨大的云走廊。
“云廊面积很大,大约离地面80到100米,它的高度空风力会比地面大得多,而且周围没有建筑物,所以它属于迎风面。再加上铝制结构重量轻,风对云走廊的影响相对较大。”吴对说道。在整个云走廊建设过程中,很多项目都是全国建筑行业的第一,突破了行业规范,没有依据和标准可循,使得建设难度极大。
因此,在最初的施工设计阶段,相关方花了半年时间做了大量的风洞试验,通过3d打印了云廊中一些建筑结构的500: 1缩尺模型,并将其放入风洞中进行模拟试验,以确定风、雨、雪等各种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其中模拟了强台风的影响,从而得到关键节点的数值,确定相应的结构建模和施工方案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一丝不苟,通过层层检查,确保每个螺栓都是可靠的,每个节点板安装准确,并通过了至少三轮检查。在15万平方米的云廊屋顶上,将密集分布300万个铆钉,全部为进口航空空铆钉,强度高,可靠性强,牢固地连接并锁定在铝板之间。“这次我们可以安全地抵御台风,这表明我们的结构计算、安装和加固与数值模拟是一致的,我们的试验结果是可靠的。”吴对说道。
目前,g60科创云廊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处于室外装修和室内装修阶段。云廊外壳的铝制结构已经安装了60%。预计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竣工。此外,二期工程目前处于土地收储阶段,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面展开,专家评审已提前完成。届时,云朗将继续向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