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网络图

推荐贷款或保险,介绍商店或旅游信息,即使你的孩子刚生完孩子就回家,各种骚扰电话也会打到你家或你的手机上,你的名字、地址、私人车牌号码甚至你的身份证号码都能被准确地报告出来。在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科技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所以……是哪个环节?谁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许多市民对这种罪行深表仇恨。静安法院审判第一线的消息将为你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最近,根据上海静安区法院的消息,类似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自今年5月以来,法院已审结8起此类案件,涉及45万多名公民的个人信息披露。分析这八个案例所涉及的行业,主要是上海房地产中介公司、抵押贷款公司、善于抓边的金融公司和个体旅游公司的员工。这些公司的雇员个人从事倒卖公民姓名、身份、家庭住址和个人移动电话或家庭固定电话的犯罪活动。根据对这8起案件的分析,此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公民的私人信息被出售或交换

2016年6月,上海保税区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员工任某购买了10万多条2015-2016年上海企业信息(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等)。)在他担任公司运营商期间,以200多元的价格从网上下载,并将信息上传到公司的qq群供员工使用。该公司的另一名员工何某在该公司的qq群中下载了该信息,并准备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转售。同年12月下旬,何某和任某被上海警方逮捕。法院认为,该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非法下载相关信息直接构成犯罪。同样,何非法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也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后,公司被判处罚金,任和何分别被判处缓刑和罚金。康也是一名中介销售员,他收到别人发来的9147条公民个人信息,然后通过微信与家人取得联系,又以1250元的价格收到了12756条公民个人信息。他被拘留了5个月,缓刑5个月,罚款1000元。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想要发展业务并践踏公民信息

2016年10月,我家房产中介的销售员侯某,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竟然转发了6600多条市民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等。,在公司工作期间通过微信获得给在其他房地产机构工作的朋友。事件发生后,侯承认,由于公司之前出售新房,他收集了涉案公民的个人信息,向他们推荐新楼,从他那里得到信息的朋友也会反馈他们的信息。经过审判,侯被法院判处三个月的刑事拘留,缓刑三个月,罚款1000元。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王(音译)也是一名外国人,他在网上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转手倒卖。根据控方的指控,王通过qq群加入了各种信息交流团体,下载了20多万条信息,包括企业主的名片、社区主、银行客户等。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销售各种信息的广告将在互联网上发布。2016年10月至11月,王通过微信红包向他人出售了1000多条信息,获利逾100元。2017年1月5日,正当王欲继续出售上述信息时,被上海警方抓获,并查获一台存放上述信息的笔记本电脑。最终,王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为多贷款银行的员工收集信息

2016年7月,上海某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张为了开展大部分贷款业务,收集高端潜在客户的个人信息,通过个人渠道非法获取他人公民个人信息14200条。获得的信息涉及公民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车牌等。张将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打印成书面材料,交给公司员工通过电话招揽贷款业务。同年2月,该公司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被警方查获,相关证据也被查获。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在上述八起案件中,九名被告都是来自安徽和河南的农民工,他们都是80后和90后。所有不可理解的被告都说,他们没有意识到交换或买卖公民的个人信息是一种犯罪行为。这位官员指出,如果上述信息流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日前,最高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类日益猖獗的犯罪行为规定了量刑标准,并指出“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包括电子或其他记录。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反映特定自然人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的活动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通信联系信息、地址、账户密码、财产状况等。提供和获得下落,如何判刑,以及犯罪数额的确定和处罚标准。本解释自2017年6月1日起实施。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谁在泄露个人信息?静安区法院揭开"神秘面纱"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