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9字,读完约2分钟
来自18个省市的30名青年摄影师,60天的课程教学和70幅完成的作品,一系列的数字勾勒出“城市形象档案人才培养”项目的全貌。几天前,培训项目完成,完成的作品在松江美术馆展出。
据了解,该项目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上海工程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赞助,旨在展示城市建设成就,记录发展轨迹,传承历史文化。课程设计结合城市文化和形象档案的建立,深入探索城市的风土人情、建筑景观和历史记忆,探索形象对城市文化和景观的艺术呈现。据项目负责人、上海工程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舒高介绍,项目组邀请了来自解海龙、李树峰、鲍鲲、卢琳等相关领域的30多名国内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参与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摄影技能和美感。“之所以选择18个省的学生,是为了让这个项目发挥‘播种机’的作用,让创意人才回到他们的省份,继续传播中国文化和城市文化,记录城市形象档案,代代相传。”舒高说。
记者在松江美术馆二楼展厅看到,有70件作品,包括浦江的霓虹和江西的小城镇,包括从学校回家的孩子和在仓桥享受凉风的一家人。来自上海工程大学的丁以“拆迁”为主题,通过四幅图片记录了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旧街区的所有生物。同样以拆迁为主题,郑州学院的傅月(音译)用同样的视角拍摄了上海南京东路宝安房社区四年来的变化。每个作者都从自己的角度记录城市的瞬间,表达自己对城市的理解和态度。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唐表示,能够利用暑假,接受一流专家学者的强化训练,学习的压力和强度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儿童摄影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作为松江当地的一名摄影老师,我愿意将所学的一切传授给孩子们。”唐对说道。他的毕业作品以孩子为主题,一部《放学后》记录了四组家庭幸福而充实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