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7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0日,翟隽像往常一样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检查完防护措施后,他坐在公共汽车的驾驶座上,等待指示。他的工作是在浦东机场把来自主要国家的移民联系起来,并把他们送到指定的地方。这是翟隽在机场工作的第37天,也是他与家人分离的第37天。
翟军是上海惠友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的司机。和大多数同事一样,他在春节期间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没有回到安徽宣城的老家。2月2日,也就是第一个月的第九天,公司接到了在虹桥机场接载途经湖北等重点地区的旅客的任务。2月3日,30多名司机赶往虹桥机场;3月5日,随着疫情防控新趋势的出现,他们前往浦东机场接来自重点国家的移民,不分晴雨,24小时值班,将一名接一名的旅客安全送到指定地点。
如果您被呼叫,您将被回电。四种类型的员工组成一个“联系团队”[S2/]
“辉友汽车成立于2007年,2013年从闵行迁至松江。拥有公交商务车170多辆,负责松江园区企业的商务通勤车。无论是车辆的大小还是员工的素质,他们都是优秀的。”在疫情的关键时期,我能够接受上级下达的指定任务。在负责人苏建辉看来,这是社会对公司业务的肯定,但同时他也汗流浃背。“风险肯定存在。这时,谁会被派出去?”
管理第一,党员第一,老兵第一,老员工第一。苏建辉迅速划定了人员范围,筛选出30多名员工,并为他们欢呼。“全国人民正在共同努力抗击这一流行病,能够参与其中是我一生的荣耀。”苏建辉首先填写了自己的名字:“我是一名党员,是惠友汽车的负责人。这是我的职责。”
然而,到达虹桥机场的第一天,每个人都非常紧张。“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看不清谁是谁。这样的场景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
24小时值班,并在10米距离内建立“特殊防线”
"把乘客送到5公里外的隔离点."这个任务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在目前的情况下,难度增加了一倍,只有一件防护服让司机和老师“烦恼”:什么时候穿什么时候脱要花时间不说,脱下来后防护服就会失效,在防护用品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减少脱下来的次数。“司机师傅一天24小时三班倒,每8小时只能吃1.5顿饭。”苏建辉解释说,“1”指的是一顿饱饭,“0.5”指的是工作时用来充饥的面包和饼干,尽量少喝水。
“司机工作期间的活动范围是从车前到车后超过10米的长度。”苏建辉站在公交车上,向记者做了个手势。真正困难的是在你上夜班的时候带一条毯子。你可以跑到车的最后一排小睡一会儿,但你可以穿上防护服,手里拿着对讲机。声音一响,你就会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虽然我的工作是开车,但我的工作远远不止开车。提着行李,引导人们坐下,安抚每个人的情绪。在现场志愿者短缺的情况下,每个司机师傅都变成了“多面手”。
无论前方移动到哪里,他们都会跟随
近日,随着COVID-19疫情在境外多个地方的出现和蔓延趋势,按照“外进内防”的疫情防控要求,为加强入境人员落地管理的有序衔接,惠友汽车在浦东机场承担了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的衔接任务。翟隽紧跟着被调了过去,“只要前面动,我们就跟着动”。从最初的紧张和犹豫到现在的坚定,参与者的心态也在悄然改变。
自疫情爆发以来,苏建辉的微信上出现了几个群组,如车辆支援组、临时车辆联络组、机场工作调度组、转运工作组等。他的手机每天都在响,接收任务和子任务,跟踪每一次接送,直到他在团队中看到“安全返回”的信息。
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一点时间,苏建辉打开了一个颤音账户,把那些感人的瞬间记录在手中。“兄弟们真是太好了,慧友为有你们而骄傲。”。记者看到,3月8日凌晨1点,苏建辉刚刚拍摄的在雨中送乘客的视频跳出了人群。外面雨下得很大,所以苏建辉被临时指派开车从松江去浦东,并把一个外国人送到他的住处。“随叫随到,免费赠送一个,让每位乘客都能感受到我们服务的热情。”说到这,苏建辉有点动情了。
“员工是一盏灯。我们所有的186名员工都能点亮空.的夜晚”3月9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看到惠友汽车的公交车开始陆续发车,前面的士兵在机场抗击疫情,后面的员工在确保公园里的员工上下班。目前,公司已经100%复工,疫情对业务影响不大。苏建辉也要去浦东。他答应那里的员工晚上去拜访他们。松江、浦东和虹桥都很忙,但他已经30多天没回家了,他20个月大的孩子正在家里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