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3字,读完约5分钟
一套干净整洁的两居室小公寓,客厅中央有一张茶几和几把凳子,还有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和冰箱等家用电器,张海州说这是他在上海的家,又小又暖和。
在卧室的角落里,张海州为自己建了一个“小书房”,书架上放满了阅读材料,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和文具,绿色咖啡杯,精致的脸书相框和生机勃勃的绿色植物。张海州,90后,福建松江人,2015年毕业于上海工程科技大学,主修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毕业后,他在上海松江博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梦想开始的地方
回到九年前,张海州从闽南的一个小山村来到松江上学。“我上大学时,我的同学每年暑假和寒假都回家,我想在松江找实习机会。从大二开始,我就一直在博阳实习。”张海州表示,实习非常有价值,可以将专业课程融入实践,获得“大学生实习补贴”。
“我已经在博阳实习三年了。公司的创业氛围和松江的良好环境让我想留在这里。”毕业后择业时,张海州凭借其专业对口和相关实习经验,成功加入了博扬,并加入了这支新能源创业团队。毕业后的几年里,他志愿去了工程部的第一线,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吃饭、生活、工作。张海州回忆说:“我们公司从事太阳能业务。那时,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屋顶上工作。在烈日下,挂在我脖子上的毛巾从来没有做过。当没有足够的人,我也成为一个搬运工。”
不劳无获。经过5年的工作,他作为团队的主要负责人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专利。其中,“光伏/光热一体化板”产品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现在的张海州,吃苦耐劳,从一个懵懂的青年学生成长为公司的年轻骨干,获得了长江三角洲g60科技走廊(松江)科技精英、松江区第五顶尖人才等荣誉。
松江是“第二故乡”[S2/]
“房子是全新的,家具和配套设施齐全。我只是呆在包里。我没有提到我搬进公寓时有多开心。”工作的第三年,张海州搬进了g60科创走廊人才公寓,两居室和一居室成了他在上海的“落脚点”。张海州回忆说,这家初创公司工作很努力,他经常不得不出差去对接项目。近年来他也去过很多城市,但每当高铁站响起“松江南站到了”的声音,他心里就踏实了。
这种踏实感不仅源于对松江的熟悉,也源于松江近年来对人才的“真金白银”补贴政策。2017年,松江推出g60科技走廊人才租赁补贴,张海州成功申请租赁补贴。此外,今年他刚刚被授予区内顶尖人才,一系列的补贴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张海州为记者算了一下账:“评估区顶尖人才每月补贴2000元,租金补贴1800元。我的房租每月不到2300元,剩下的1000元可以应付其他生活费用。”
除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外,人才公寓还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中秋节做月饼、端午节做粽子等,以丰富闲散人才的生活,缓解平日工作压力。张海州记得曾经参加过公寓组织的活动。合伙人都有搬进公寓的感觉。张海州动情地说:“过去,家乡没有煤气,做饭也不方便。现在公寓里的厨房设施都齐全了。平日里,我觉得在公寓里包饺子比在家乡更香。”
当记者问及选择留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会有压力吗?张海州直言不讳地表示,压力不小。这种压力来自工作和高房价的挑战,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这片热土松江焕发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他说:“松江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想尽快在松江扎根,买房子,结婚,在这里定居。”
留住人才的良好政策
在松江,像张海州这样的人才享受着人才公寓和人才补贴的“上海漂移”。留住人才的法宝之一在于松江区近年来实施的惠民惠企政策。松江始终坚持人才是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推进人才高地建设中,松江引进了“1+10”人才新政策体系,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
“人才住房项目是松江‘1+10’人才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才公寓、租金补贴和住房补贴。”据松江区人民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松江已推出8套各类人才公寓,包括宋芳街的荣成新野苑、岳阳街的莫克才公寓、中山街的米易人才公寓、九亭镇的新窝人才公寓,共有4057套住房,计划按程序将2600多套套房划为人才公寓。同时,松江区还积极探索人才公寓向人才社区的转型,推动在人才公寓中设立党建工作站和中创空客房,进一步提高人才公寓的综合服务水平。此外,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我们将进一步降低人才的生活成本,为各类人才营造一个聚集的氛围。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2100多人受益。
“除了人才安居工程,现行的‘1+10’人才政策体系还包括企业分类认定、优秀人才认定、人才积分管理、人才薪酬支持、科研人才资助、技能培训补贴和大学生实习补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松江将完成长三角g60科技创新走廊“1+10”人才政策的修订,打造松江人才政策3.0版,努力营造“近期”人才氛围,实施更强的人才。集聚机制、更加准确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公共服务,为推动长三角g60高质量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建设“科技、人文、生态”的现代新松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