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4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在张雪琴漕泾镇水库村4组,一位村民特意将清理后的餐厨垃圾扔进了标有“易腐”字样的垃圾桶内,垃圾桶的另一格则收集了“不腐败”的生活垃圾。现在,在村子里,每栋房子前面都有这样的分类垃圾桶。水库村的村民把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扔进不同的隔间已经成为一种好习惯。“它容易腐烂,不易腐烂。这是非常简单的划分和垃圾桶变得更加令人耳目一新。”张雪琴非常支持垃圾分类。
“垃圾围城”和“垃圾围城村”的现实压力,使得促进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减量化越来越迫切。今年9月以来,漕泾镇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建成了全区首个湿垃圾处理站,餐厨垃圾减少近80%,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很难用垃圾包围村庄,大量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据了解,漕泾镇每天产生近30吨垃圾,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占一半以上,每年清运处理费用高达50多万元,垃圾清运处理不堪重负。然而,占农村垃圾最重要部分的厨余垃圾可以用作肥料,并在稍加处理后返回农田。因此,今年9月,漕泾镇实施了农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库村、湖塘村、海盐村和七巷村是试点单位."漕泾镇市容环境办公室党支部书记熊辉表示,漕泾镇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
垃圾分类在城市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效果仍然不大。它能在农村地区实施吗?熊辉介绍说,水库村作为试点村,探索了“n+7+1”机制,即农民一次分拣的垃圾由7名村清洁工收集分拣两次,村垃圾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分拣三次。经过各级群众的参与和检查,村里的垃圾分类机制运行良好,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去,当我早上来的时候,垃圾被堆得又臭又臭。现在,垃圾变得清新,环境变得更好了。”村里垃圾房的管理员潘被垃圾分类带来的变化深深打动。
源头分类后,只进行了垃圾分类和减量化的第一步,曹泾镇在全区建立的第一个湿式垃圾处理站将农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贯穿于整个过程。据熊辉介绍,湿垃圾回收处理站可以对分类后的湿垃圾进行干燥和粉碎,并在原有基础上减少80%。同时,发酵后还可用作有机肥。
据了解,目前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可达2吨,规模基本满足4个试点村的需要。全面推广后,治疗规模将相应扩大。另外,为了减少垃圾处理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处理站设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实行封闭运行,产生的废水经过过滤器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