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5字,读完约8分钟
据金山区新闻报道:“我们赶不上上海的速度。”今年春节前夕,闵行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的经营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曾经,上海的“快速”是由于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三年的巨大变化”...现在,经济增速稳中有降,城市已经过了“大拆迁、大建设”的阶段,但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认为上海正在变得更快。为什么?
如今,让企业哀叹的“上海速度”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由于一系列行政审批改革,如简化施工许可审批程序和网上联合审查“一个网通办公室”,一家外国企业的新建项目民发展的规划和施工许可仅用了4个月就获得了。春节后,新项目可以随时破土动工。
这大大超出了企业的预期,改变了“上海速度”的传统印象。
“上海速度”不是盆景——“酒保精神”已成为政府服务的座右铭
今年年初,在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开业典礼上,特斯拉汽车(Tesla Motors)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对上海的速度表示遗憾。他形容上海的速度“惊人”。从签署合同到开始建设,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项目就开花了。
当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越来越严峻时,城市需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加快重大项目的落地。在过去的两年里,从星巴克到特斯拉,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大型项目都以最快的速度落户上海,向上海展示了全球商业环境中的一张新名片。
然而,一朵花本身并不是春天。今天的“上海速度”不是盆景,它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大项目上。通过体制改革和全面合作,整个城市正在通过大大小小的市场实体所遇到的障碍。
在特斯拉上海工厂开业前夕,上海被取消企业的“一窗通”在线平台正式启动。上海市市场监督局、税务局、商务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沟通,努力打通跨部门销户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信息交流和共享。
当一个企业启动时,它就像一张白纸,但如果它想在启动后取消,它必须首先擦去白纸上的图片,并将其还原为一张白纸,但这一过程远不如开始时那么顺利。这不是单个企业面临的难题,而是所有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长期痛点和阻碍点。从10个月到一年半多的极其复杂的情况,实际测量只需5天,企业“不死不活”的痛苦经历将在上海结束。
类似于取消的问题,现在在上海,大大小小的企业正在从“找部门”转向“找政府”。去年以来,上海全面推进“一网通”,建成了全覆盖、全口径、全方位、全渠道的“一网通”综合门户。市、区两级全部审批项目和3000多项服务项目已联网。
目前,上海市建立了企业审批事项协同办理新机制,由“多次办理”转变为“一次完成”。去年,上海实现了90%的市区二级企业审批和服务项目只运行一次,完成一次。
今年,“店主精神”成为上海各级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座右铭”。上海全面梳理各领域市场准入形势,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规定,加快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门槛,努力实现各类企业平等公平竞争。
高架路宣传旗帜“绿色通道”的改变——商业环境改革带来的促进效应
商业环境的“上海速度”越来越快。这对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速”会有什么影响?
根据春节前夕发布的2018年上海经济运行情况,去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9%,保持稳定增长。据统计部门统计,去年,大量第一批门店落户全球,新产品在全球密集推出,使上海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全球品牌聚集地,这是推动上海社会消费的关键因素。
上海这座高架城市出现了细节变化。过去,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纯商业活动的推广时间和地点有限,影响了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在上海率先发布全球新产品的热情。市容和绿化局似乎与商业环境关系不大,但积极参与改革。该部门为高架道路的宣传旗帜开辟了“绿色通道”,并支持上海建设全球新产品发布网站的活动。小小的变化让全球企业看到了上海的决心。在多种创新改革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去年近3000家知名品牌在上海举办了新产品发布活动,数量比上年翻了一番;中国首批新品牌门店已达到301家,是去年的两倍多。
从经济指标的变化来看,去年上海经济运行中几乎每一个“亮点数据”都有商业环境改革带来的升级效应。
2018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9.8%,位居六大重点行业之首。生物医药产业的加速发展与产业中的瓶颈突破密切相关。去年,针对R&D生物医药外包企业提出的R&D相关项目检疫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上海海关加快了生物医药产品审批、检验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将审批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平均3-5个工作日。目前,上海对生物医药开发的低风险产品实现了“一批多核销”,批准数量减少了43%;R&D生物医药跨境进入渠道的建立,使R&D在该行业的检查率降低了90%,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跨国公司总部的加速聚集也是去年上海经济的一大亮点。随着吸引外资形势的变化,2013版《鼓励跨国公司总部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上海总部经济水平提升和外资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市财政局和市商务委修订了管理办法,扩大了政策使用范围,并为符合条件的外资R&D中心提供了资金支持。该政策在2018年下半年实施后,上海吸引了25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比2017年同期增长25%。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压力下,去年上海商品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国际贸易稳步增长的背后,全市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改善贸易领域的经营环境,密切为进出口企业服务。去年,上海海关为100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全程协调跟踪服务,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市税务局将纳入100家一级和二级出口退税资格管理的重点企业,享受绿色通道,并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出口退税;外汇局上海分局创新服务模式,支持跨境支付业务发展。上海有10家机构获得跨境支付资格,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扩大贷款规模,支持外经贸比例达到44.8%。
从长远来看,商业环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即使在短期内,商业环境的“上海速度”也开始发挥推动作用,成为上海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动力。
30改革被评价为“整个世界的样板”——衡量全球先进水平并与世界竞争
与过去相比,商业环境的“上海速度”是否快是不够的。面对全球竞争,上海的商业环境应该在世界顶级城市中站稳脚跟,这意味着“上海速度”也必须与世界竞争。
2017年,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商业环境排名中仅排在第78位。作为世界银行选择的两个中国城市样本之一,上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看到了真正的差距。去年,围绕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商业环境排名,整个上海市陷入困境,将商业环境的“上海速度”与全球标准进行了对比。从国际角度看,抓住重点难点,科学推进改革,已成为提升全市企业并购意识的重要原因。2018年,中国的排名从第78位大幅上升至第46位。对上海而言,数字变化背后是复杂的制度改革。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的相关指标,上海本着优化企业生命周期服务的原则推进相关改革。一方面,上海依托“互联网+政府服务”推进跨部门流程再造,如推出“企业一窗”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统一数字化联合验收平台、竣工验收转为联合验收等。
另一方面,上海注重商业便利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环节和成本。改革后,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服务环节平均减少了30.5%,服务时间平均减少了52.8%。特别是在用电方面,上海实现了零接入、零审批、零成本的“三零”改革,被世界银行相关领导评为“全球样板”。
在世界先进水平的标杆过程中,上海去年吸收并采纳了世界银行的24项改革建议,争取在上海进行八国权力的试点改革。世界银行经营环境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上海优化经营环境的努力,认为上海“管理套装”和优化经营环境的改革措施远远超出了经营报告评价的范围,改革富有活力和实践性,给世界银行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和教训。
上海借鉴世界银行的评估方法,将其改革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借鉴近年来电力改革的成功经验,上海开始从减少环节和缩短时间两个方面推进改革。改革后,处理时间分别从47.1和87.1个工作日减少到20和15个工作日。
“企业对‘上海越来越快’的评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需要利用这一形势。”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与世界银行的对标改革将继续得到重视,但这不是“只排名的改革”。它将进一步关注企业的需求,扩大改革的覆盖面,使企业不断增强从优化经营环境的改革中获益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