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3字,读完约4分钟
东方。com记者黄立春11月14日报道:作为南社历史上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金山区纪念南社110周年系列活动于11月13日全面启动。主办方邀请了上海著名历史学家和党史专家举办研讨会,讨论、解读和展示南社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南社与中国共产党、南社与江南文化、南社与金山等重大问题,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南社精神,进一步拓展近百年来南社史的研究范围。
南社18个展览中有16个在上海举行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文学社团。柳亚子曾经说过,“我们发起的南社,想成为同盟会的一隅”,所以也叫“同盟会宣传部”。110年前,在反清的旗帜下,陈去病、高旭、刘亚子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南社的崛起标志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南社是一个暂时的选择,有山有谷,有名人和人才。1909年10月17日,南社三大创始人之一的高旭在《云剑·许高钝剑》上署名,并发表了《南社开》一文,该文写于张延金山之家《万美华路》、于右任等处。,并首次向社会各界正式宣布成立南社。此后,各大报纸纷纷转载,翻开了文学革命团体南社现代史的重要一页。11月13日,南社第一次优雅聚会在苏州虎丘张国威寺举行,南社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高旭有一首诗说:“打郑,现在执剑,几次回风总要执”,这是南社文学革命性质的一个重要表现。一方面,文人结社是中国文人传统之一,南社人以明末清初发源于江南的“福社”、“济社”精神为基础;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联合来团结他们的朋友,旨在推翻腐朽的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上海是南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南社18个展览中有16个在上海举办。据统计,南社现有会员1180多人,其中130多人出生在上海,300多人的通讯地址在上海。1946年7月6日,著名文学史家郑·在中共领导的进步报刊《联合晚报》上发表《上海南社》:“上海是人文荟萃之地。”南社在上海的时候,也聚集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值得指出的是,金山在上海所有地区拥有最多的社会朋友。
根据最新研究,金山有南社、新南社、南社纪念会等65个成员,是中国南社第二大县级单位,仅次于吴江。孙志梅的《南方社会研究》指出,吴江先有81人居住,其次是金山,有36人。金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统计了48名金山南社成员(包括2名未填写成员名册的成员)、6名南社纪念会的新参与者和1名新南社的新参与者。如果加上在金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南社朋友,总数将达到65个。例如,姚光的妻子王灿来自松江,但住在张掖;比如平湖才子洪倩冰,当时在诸暨教书。
“遇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张延的南社
11月13日下午,上海南社纪念馆开馆暨捐赠仪式在金山区张延镇举行。近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包括南社研究专家、南社后裔代表以及金山文史爱好者。
上海南社纪念馆位于金山区张延镇,自2007年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是南社研究者及其后代的精神家园。金山区多年来十分重视南社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海南社纪念馆经历了多次变迁和修缮。本次展览重点梳理上海与南社、金山与南社的渊源,突出南社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力求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活动当天,南社第二任社长姚光之子姚田坤亲临现场并致辞;南社之友周大烈之子周东壁捐赠南社名人手抄本109份,民国刻文13份,如《梅田遗产集》、《贞雅社文选》;唐麟的孙子林凡沟捐赠了高兴肖像油画,而唐麟的孙女秦若又捐赠了唐麟用过的美国格非电台。这些珍贵的文物是南社的重要文化遗产,就像一把打开我们尘封历史的钥匙。
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金山区张延镇至今仍保存着南社的许多文物,可供市民和游客参观。上海南社纪念馆所在的姚光故居是清末民初江南地区的典型民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03年,高旭在张延镇牛桥河旁的房子周围种了数千株梅花,并把客厅命名为“万美华路”,又称万美华路、一树一草、万美华路大师、万美华路大师等。在高旭故居“万美华路”旧址,还有两株高旭亲手种植的桂花树。此外,还有高燮“休闲山庄”遗址、白教故居、浦南中学(现张延中学)、秦明女子学校旧址、钱家祠堂、秦王山等南社相关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