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4字,读完约8分钟
据嘉定区介绍,上海西北部有一座以古老年代命名的城市,刚刚过了他的800岁生日。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嘉定正式建县。当时,地域辽阔,南有吴淞,北有娄江,东有大海,西有昆山,还有海边的市场。东部的宝山也在其中,甚至延伸到浦东的高桥。该县今天覆盖了上海吴淞以北的整个地区,这是该地区第一次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到了元朝,由于人们的厚物,它被升级为国家。明朝洪武年间,该县根据情况发生了变化。清朝雍正初年划定保山县后,今天的嘉定区边界开始确定。
建县前,县城名为李安琪,只是一个位于李安琪塘和横沥河交汇处的普通城镇,与普通江南城镇没有太大区别。南宋平江县令赵以地广人稀为由,在此设镇。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修建了高耸的城墙。高的第一任知县府,一到就修建了城墙,自元、明、清三代以来,城墙就被多次修复。至今,这座城墙依然顽强地屹立在西门和南门,这是今天上海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墙遗址。它的轮廓在今天的卫星地图上仍然清晰可见。
这座城市建成时,是用土墙建造的。元末张士诚夺得苏州后,用砖石重建,有四门:盐海、合浦、澄江和朝景。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嘉靖《嘉定县志》记载,嘉靖年间,为防倭寇,“建四门,延海还在东,宜城江叫文轩,合浦叫蓟草,北京叫真武,重修东、北水门及子城,又建西、南二门子城,又增设东门子城”,从而形成了一幅万历被子。嘉定城墙除了“金汤”之外,还有一种意义城外有一条河,城里有一条河。城墙就像两条河流之间的珊瑚礁,坚韧中带着一丝女性气质。这种城市豪制被称为“夹城如河”,是江南城市建设的独特方法。郝就是在选定的城墙两侧挖了一堵城墙。城市建成后,两侧的濠沟将水储存为河流,这不仅是城市防御工程的一部分,也是江南水乡交通网络的一部分,就像现在的环城高速公路一样。今天的嘉定外城河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拓宽,仍然发挥着水道的作用;市中心的大部分河流已经消失,在市东南的高中东侧只能看到一些残留的尾巴和淤塞的河流。民国初年,嘉定城墙仍完整,1926年,塔和月亮城被修复。
嘉定位于长江以南,河流蜿蜒如网,水乡的人们住在河边,街道和小巷沿河而生,河流形成了街区格局。莲骑塘与横沥河的交汇处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其他街区也沿两条河流呈十字形分布。即使跳出西门,横沥河边仍有许多街道和小巷。西门外街区最重要的特色是护国寺。根据郑德的《连川图记》,这座寺庙是在田亮统治时期建造的,所以这个街区也应该在前后形成。另一方面,城墙围合的土地,除了沿河的十字街区外,仍然以乡村风格为主,这表明河流和城墙在街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城南的回龙潭是龚雪的一个风水湖,有鹰钩山和回龙潭。到了明天,顺年间,知县金龙认为龚雪前的刘广寺有压制儒学的倾向,于是在射圃址上筑了一个土墩作为屏障,而被视为“异端”的刘广寺,则在郑德十二年(1517年)后迁到澄江门外,原址改建为连川书院。这座土山就是今天看到的英魁山。据光绪《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建成后“人才是最好的之一”。回龙潭出现较晚,是万历年间开山进步的结果。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十八年,知县熊宓以学前班土山为屏障,将地址减为十七,加深为一潭,名为回龙。三十一年,为了形成家族的话语,他深化了西南野奴镇,蜿蜒进入回龙潭。东方凿土山,引平渠回,其下木梁过之。”结果,龚雪前面的风水景观形成了,成为嘉定市的一个旅游景点。
唐琦和横沥河上有20多座石桥。邓龙桥位于旧县府前,建于南宋淳于五年(1245年)。它俗称国家桥,是上海和西门外街区的历史保护区。800年来,桥所在的跨河中心一直是嘉定市的核心,形成了“一塔两河三街四桥”的独特景观。明代《法华塔卷歌》云:“登龙桥至法华塔南,第一层仍有数百转。香消失在城市的尘埃中,噪音在哪里?”,显示了当时谯周市的繁荣。济川桥位于十字河心,位于周舟桥以东,北临宝卿桥,南临德福桥和法华塔。据说在每个月中旬,你还可以观赏到清云与浊云交汇的奇观。
嘉定以启蒙著称,尤其是它的文学风格。法华塔作为嘉定的“名片”,一度被视为振兴科举的风水塔。该塔建于南宋禧年,仅在明朝万历年间保留了一级塔。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筹集重建资金后,恢复了七个梯田。锅门四面设置,砖木结构,高40.83米。每层楼都有一个平坦的座位、栏杆和腰檐。两层楼之间的屋檐倾斜着,屋檐上挂着铃铛。风铃听起来清脆悦耳。康熙的《嘉定县志续编》名为“金轮城外见,宝岛城闻”,名为“金沙晚报”,也是该市的景点之一。然而,自从法华塔被引入中华民国以来,它已经枯萎了。1924年,筹集到大修资金后,底层阳台、每层腰栏杆和七层楼的顶部都被改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今,翻新后的法华塔依然矗立在莲池塘南岸,它的魅力随处可见。每次开灯,塔上就挂满了灯,完美地再现了“平地起200尺,夜浓时明”的古老壮丽景象。
孔庙与龚雪同处一地,被誉为“吴中第一”。它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历代都曾多次加修。寺庙里的建筑庄严肃穆,古树参天。今天,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科举博物馆,专门收集和展示嘉定古代科举历史资料和铭文。大成殿东侧的当湖书院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书院建筑。它的前身是“清廉书院”,是康熙年间人们为知县陆自发修建的祠庙。乾隆三十年(1765年),位于益州城隍庙以西的清廉书院,迁到文庙以东,由原来的应奎书院扩建而成。为纪念鲁出生的浙江平湖党湖镇,学校更名为党湖书院。从那以后,直到光绪年间,党湖书院多次被政府重建,成为供奉鲁家族的官方场所和教育机构。
也许是太多的启示,太多的书被阅读,完整性被写进骨头,故事被进化,所以很多故事甚至可以被保存到一本书里。美国的邓二林写了一本书叫《嘉定忠臣》。外国教授的书可能太学术性了,不如史通保护城市和嘉定三都的记忆那么激动人心。在沈嘉的那一年,神州沉了,南京沉了,理了发。江南造反,嘉定不敢落后。隐居农村的贤人侯通曾和黄纯尧被推为首领,带领义军守卫城市20天,杀死江南太守李成栋的弟弟李成林,直到7月4日,寡不敌众,城市沦陷。侯彤曾在叶池自杀,而黄纯尧在锡林安州死于悬梁。他的兄弟黄和他的兄弟一起去了。我哥哥死的时候,他的血喷在墙之间,他的痕迹持续了很长时间。清代乾隆年间的画家张鹏先写了“流笔”一词。明清鼎革将嘉定数千年的忠义血脉推向了高潮,刻下了在当地流传已久的骄傲。现在回龙潭边上有侯先生的塑像,上海大学校园里有一座“陶安·刘碧”的纪念碑,供世人瞻仰。
传统可以延续很长时间,并且可以被继承,这表明了一个地方的保护。嘉定的启蒙传统很长时间没有改变。1958年,它被指定为“上海科学卫星城”,在那里中国科学院和其他科学和教育机构有分支机构。
在这种氛围下,这里的乡村也充满了名人。以科举考试为例。自宋代以来,嘉定已有学者近200人,其中有500多人,其中不乏著名的儒生。一代儒生生活在钱大昕那里,“儒生要有艺术,没有学问,就没有雅化”,“不专攻一门艺术,就没有雅化”。(段玉裁《钱岩堂集序》),特别是历史成就。他极力支持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突破了“尊经轻史,轻史重经”的藩篱,开创了历史研究的新局面,在乾嘉学派中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二十二史考》是一部不朽的史学杰作。此外,外交家、地理学家童、实业家、吴等也因他们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今天,嘉定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已经度过了800多个春秋。人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什么新篇章?我们期待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