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4字,读完约3分钟
在过去的四年里,10多所高校进行了四次面对面的交流,这导致了41所高校之间的合作。政府和科研机构频频“携手”共同推进嘉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发展势头不断被激发。
目前,嘉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署实施的41个合作项目中,已实施17个项目,其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时间追溯到2016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嘉定区签署《关于推进嘉定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嘉定人才公寓,共同推进中国科学院语音研究所东海站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所有六个项目都已实施,并提前递交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科技创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和足够的耐心。首批合作项目不仅涉及工业项目,还涉及人才公寓、学校等配套项目,为以后的项目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科委的有关负责人说。
未来两年,上海微技术工程研究所、中国首条8英寸mems R&D试验线、中国首个质子治疗装置、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应用技术R&D与工程设计中心、安亭环同济创新城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落户,为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为嘉定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这41个合作项目中,医院与地方的合作模式成为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助燃剂”。在技术研究方面,该研究所是专家;企业主导的市场博弈;地方政府努力成为“店主”,为企业和机构提供良好的创新和创业环境。
4月2日,由原子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嘉定工业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吴颖研究所共同投资的上海申晶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将落户嘉定。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大批科研人员入驻,建设国内领先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平台,建设完善的放射性药物研发设施和能够进行放射性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glp实验室。
为了把项目推进到地面,嘉定给予了大力支持。企业前期厂房及部分设施改造所需资金全部由嘉定工业区工业基金投资。
公司运营后,将大大提高国内放射性药品R&D服务能力和国内药品的稀缺性。这种机构、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模式,只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此外,大学与地方合作建立工业园区是引导和聚集产业的有效尝试,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专业。
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嘉定与复旦大学共同发起建立上海(南翔)精密医药产业园,双方达成共识,推动形成1+1 > 2的双赢合作联盟,为上海、中国和世界精密医药产业化提供服务,开启从实验室到临床诊疗的最后一公里。
4月25日,另一家精密医药企业——上海富诺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翔智迪精密医药产业园。“太快了。从洽谈到办理企业注册的所有相关手续只需一个月,比深圳快。这种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让我对南翔精密医药产业园充满信心!”
正是嘉定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工业园区极其专业的设施环境,让嘉定首席执行官黄宏伟在这里“一见钟情”。目前,工业园区一期启动区已正式投入使用,已有35个项目签约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