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7字,读完约3分钟

还记得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印着红鲤鱼的搪瓷脸盆吗?还记得小学和初中时接待处的祖父整天拿着的搪瓷茶缸吗?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隐藏在搪瓷制品中,这也反映了近几十年来的社会变化。

如果你想从搪瓷制品中感受“时间的故事”,你可以在嘉定江桥的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进行。5月16日,嘉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和中国百年搪瓷文化主题活动在江桥举行。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成为江桥镇培育的第二个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上海是中国搪瓷工业的发祥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一时期,珐琅从一种时尚的高端奢侈品变成了一种“家家有,人人用”的普通家居用品,见证了中国百年沧桑,是承载江南文化和民族记忆的“容器”。

珐琅是一种工艺,在清朝末年之前一直是宫廷的专属品,被历代皇帝视为皇权和荣誉的象征。1916年,第一家中外合资搪瓷厂——巨大的车间——在上海虹口建成。“五卅”事件后,国产搪瓷成为国货,并在当时中国抵制洋货的浪潮中成为高科技产品。

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那时搪瓷在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梁实秋父亲必不可少的直径两尺多的脸盆,张恨水熬夜写《金粉世家》时炉子上呼呼作响的搪瓷茶壶,张爱玲从常德路公寓出去买菜时用网兜盛豆腐和甜面酱的“洋瓷碗”,萧红记忆中鲁迅故居水泥地上洗菜的“洋瓷碗”。

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1949年后,为了帮助搪瓷工业恢复生产,上海提前订购了大量军用搪瓷饭碗,从而搪瓷工业克服困难,进入稳定增长时期,开始进入国家计划经济轨道。1958年,珐琅在艺术上迎来了一次飞跃。中国画院的十位画家来到上海九鑫和宜丰珐琅厂工作锻炼,将水墨和珐琅结合起来,将珐琅艺术推向了顶峰。

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搪瓷制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50年代,珐琅制品中有许多花、昆虫和鱼;在20世纪60年代,有许多风景;70年代,主要是样板戏、语录、标语和工农兵形象。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那些辉煌岁月的人来说,这些搪瓷制品不仅代表了现代工业历史,也是年轻人的记忆。

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珐琅成为中华民族的名片,通过出口珐琅赚取外汇,也被视为民族礼物。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他得到了一套由上海搪瓷三厂生产的熊猫图案汤锅,这套汤锅后来在白宫展出。

20世纪90年代,搪瓷工业面临诸多危机:一方面是体制改革,另一方面是不锈钢产品抢占了原有搪瓷产品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各大城市的搪瓷厂逐渐停产,京、沪、Xi等地的搪瓷厂相继倒闭。2002年9月,上海最后一家搪瓷厂——九鑫搪瓷厂关闭,宣告搪瓷的繁荣时代结束。

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21世纪以来,搪瓷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许多搪瓷厂已经转向新的领域,如医疗用品、卫生洁具、厨房设备、管道等。除了日常用品,搪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建筑搪瓷板广泛用于国内地铁装饰。

近年来,江桥镇有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培育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包括生命遗产艺术博物馆、“鲜味博物馆”和“两新”企业文化展厅。“中国百年搪瓷展览馆高度浓缩了中国搪瓷工业的发展史,展示了不同时代搪瓷人为之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不懈追求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团结我们的斗争力量,增强我们发展的信心,用实际行动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江桥镇党委书记桑建明说。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从搪瓷看百年中国 嘉定这个展馆有光阴的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4246.html